囤书筑起精神的港湾
□夏 涛(晋江应急管理局干部)
后疫情时代,囤货仿佛成为“安全感”的代名词。许多年轻人虽然很快就走出了报复性消费的状态,不过随着各大网购平台和商家优惠信息轮番“轰炸”,电商平台的“购物节”纷至沓来,又勾起人们购物囤货的欲望。人到中年的我,虽少了随波逐流的冲动,却因嗜书如命而经不起诱惑,加入囤书队伍。
回想我初中时期,南安水头新华书店可以到柜台内直接翻阅书籍,安海的书店则无此便利。那时的学业不像现在紧张繁重,每逢周末,我便约上同学步行前往水头书店,五里长桥成了我们阅读的必经之路。
参加工作后,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我的工资也有大部分花在购书上。三十多年下来,书柜日渐拥挤。搬家时,几十箱书就把我折腾得够呛。于是,我开始在电子书与纸质书上做选择。电子书随时随地皆可阅读,一来省钱,二来平时散步可以听书。至于囤书,则倾向于文化典籍和历史类书籍。由于个人偏好,这两类书籍,读罢总会意犹未尽,而它们本身也具有多次翻阅的价值。随着藏书增多,为避免重复购书,便于检索,我还为它们建档分类。不同类别的书就如不同朝向的窗,打开时让我观赏到不同的风景。
阅读是幸福的,特别是阅读自己所喜爱的书籍。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人和人讲究缘分,人与书亦然。尽管囤书多了,有些书都没空细细品读,但他们就像是我一见如故的好友,即使聚少离多,却总能在相遇的那一刻,投以契合的目光,在心湖中激荡起些许涟漪。
从某种意义上说,囤货能够满足物质的需求,囤书则可以筑起精神的港湾。现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信息与日暴增,人们更习惯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我却独爱手捧书本,于翻阅中沉迷书香而不知返。购得好书的心情是愉悦的,虽然随着藏书的增多,原本就不宽敞的套房,日趋逼仄,不免窘然。只是每每下班到家,沉浸在一室书香,便觉得日子再平淡也是充盈的,这也算是“囤”带来的乐趣。
买个实惠 囤个心情
□陈 萍(泉州理工学校英语教师)
“双十一”刚过,每天最激动的时刻是听到门铃声。
一路小跑迎上去,看着快递员车上的商品,心中满怀期待:“坚果好不好吃?”“日用品是否美观耐用?”“这件衣服可不可以让我光彩照人?”
之后,那份未知神秘的类似拆盲盒的心情把愉悦感提高到了100%的临界点。
德国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曾说:“金钱应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可能性,一种让我们可以过上理想生活的可能性。”我们做到了。而且是事半功倍地做到了!
各种平台上的满减优惠、凑单促销,再加上打折,让我们钱包干瘪的速度减缓了不少,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于我,不久前的购物节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套某品牌化妆品。当时浏览推荐网页,当看到某牌水乳霜8件套才299元时,不禁惊呼出声,我揉了揉眼睛,以为看错了,平常都600元左右一套,在这次购物节活动中,竟然腰斩。
我再次查看了商铺评分和购买评价,确认无误后,虽然正在用的化妆品还有,我仍是果断地“剁手”囤货了。
产品一如既往的好,我开心地享受着“买到就是赚到”的满足感。
不禁想起了时下社会中流行的“折客族”:折客族,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切购物过程中始终贯彻用尽各种各样优惠券换取折扣的人,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各个领域。他们的理念是“省钱就是赚钱”,觉得善用优惠券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更能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
客观讲,囤货好处还是不少的,一是趁低价入手,能少花不少钱;二是这些摸得着的东西,对居家过日子的人来说,实在给足了安全感;而且,愉悦的好心情往往能绵延数月……实在有让人乐此不疲的理由。
当然,凡事一分为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消费不能太过盲目。最理想的是,有需要才去囤,并坚持量入为出,遇见太过离奇的折扣也要擦亮眼睛,以免买到假货次货……简单换句话说,就是要崇尚品质消费和理性消费。
如果能够学会在用钱囤买的过程中过好生活,真的是人间的一大快事。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钱财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而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破除执念 按需消费
□张 一(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学生)
以前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我打开手机,想买点卫生纸或是别的什么商品时,APP上就会跳出各种花花绿绿吸人眼球的商品,吸引我一个一个点进去。等我选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结果呢,最初想买的东西还没买,反而激情下单了许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于是我下决心列一个自己真正需要的购物清单,并严格执行,决不能被各种推送信息蛊惑。可每当大型的电商优惠活动临近时,消费欲望似乎又要死灰复燃了——购物节会有平常没有的折扣,加上各种“满减券”的诱惑,谁能不动心呢?
可是,根据平台优惠规则,要达到一定消费门槛才可以享受优惠,那应该买点什么凑“满减”呢?买刚需的生活用品总不会错吧,迟早都会用;似乎想买的衣服也只有这个时候优惠力度最大,狠狠心,那就也买了吧……这样一顿浏览,费尽心思计算最佳的优惠法则之后,我才惊觉自己又买了许多目前根本用不上的东西,而且预算又超支了!
这样看来,我就不会惊讶于购物节当天的巨额成交量了。在这种时候,人们总会把平时收敛的消费欲望尽情释放,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之前我收到自己“激情消费”买下的一堆商品时,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反而暗暗有些后悔——我当初买这个干什么呀,现在也用不上……当然,每个人“囤货”的动机和使用计划都不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也取决于个人的消费能力与生活习惯等具体情况,所以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仍有不少人难以拒绝购物节的“诱惑”,有一种消费态度堪称代表:“是啊,尽管我买了一大堆东西,钱包都已经瘪了,可我还是觉得自己赚了,心中暗暗期待下一个购物节……”
只是对我这样的学生族来说,另一句“只要不买,立刻省钱”,更加醍醐灌顶。总之我渐渐不怎么关心购物节了,坚持按需购物的好习惯,决计不掉入消费欲望的陷阱里。当身边有朋友为了凑“满减”去买自己用不上的东西,或者绞尽脑汁斟酌商家的最佳优惠方案,甚至有人生怕商品被抢购一空按商家要求提前预付订金时,我则果断地关掉购物软件,到超市买自己用完了的卫生纸。
我想,我已经从囤货的“执念”中顺利“毕业”了。又是没有乱花钱的一天呐!
约 稿
《五味斋》生活随笔版面主打专栏“三言堂”,每期刊发三位嘉宾就同一个话题拟写的小杂文,每篇六七百字。要求题目自拟,轻松可读,观点鲜明,切忌空发议论。来稿请附生活照片和个人简介。
下期话题预告:网红城市
截稿日期:12月7日;投稿邮箱:42628343@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三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