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24日

坚持“公交优先”

□本期主持人:于理

主持人: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坐公交可能是最便捷的选择。然而,这一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交通方式,似乎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今年以来,受困于客运量持续下滑、亏损巨大等原因,一些公交公司出现停运风波。近期,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针对目前公交行业困境提出15项具体举措。为何要坚持“公交优先”,如何坚持“公交优先”?

本期嘉宾:汪昌莲、贺成、房清江

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

□汪昌莲(公务员)

进入汽车时代的现代城市,机动车与路面交通、大气质量的矛盾十分突出,堵车和污染,成为令城里人头疼的大问题。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数量高速膨胀;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对公共交通的长期“欠账”、公交的停运,使人们不得不“高效率”地使用私家车,从而使拥堵、污染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城市治堵和治污,首先应在发展公共交通上发力,遵循“公交优先”的原则。

“公交优先”既能实现社会资源从有车的强势群体向无车的普通大众的倾斜,“让更多的人快起来”。公共交通还可以极大地节省道路资源。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汽车相比,所占用道路资源虽增加了1倍,但实现的载客量却为后者的40倍。特别是,公共交通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让市民养成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的文明习惯。

坚持“公交优先”,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不二选择。只有遵循民生先行、生态优先理念,优先支持和发展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才能明显改善,绿色低碳理念也才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

寻找新定位新角色

□贺成(记者)

数据显示,2014-2019年,坐公交的人每年都在减少,客运量平均每年自然流失2.41%,而公交票价基本没有上涨,普遍维持在1-3元的标准。在收入减少的背景下,新能源公交车购置、信息化改造、工资上涨等推动公交公司成本增长,使公交运营更显困难。

不过,在公交客流量大幅减少的当下,各地倡导“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并不过时。毕竟,公交是绿色低碳、集约出行的一种交通方式。

只是,公交系统在坚持“公交优先”的同时,要清晰地看到公交在部分地区已不占交通主体地位的形势,进而积极寻找新定位、新角色,在识变应变中积极求变,针对不同客群、不同区域需求实现差异化发展。

近期,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意见》,强调“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提出“压紧压实城市公共交通的地方主体责任,落实好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市县级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提出“各地要合理界定城市公共交通价格补偿和财政补偿范围”,完善相应价格机制;提出“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支持开通定制公交”“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等多项具体措施,明确支持开通通勤、通学、就医等定制公交线路,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优化定制公交管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这些均提醒着,只有在新定位新角色上做足文章,公交运营才能华丽转身。

以出行需求为导向

□房清江(公务员)

客观而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出行的便利属性会越来越弱。共享单车、网约车、自驾出行的快速增长,给了市民交通出行更多更充分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能否认“公交优先”的特殊地位。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公交出行更为集约和环保。比如几十人同坐公交,比选择其他的交通工具,更利于资源节约,也有利减少路面、停车场的资源占用,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都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公交优先”的理念,不能因为客流量的下滑而动摇;在城市日益拥挤的今天,反而应坚持和加强,特别是针对因运营困难而导致的困局,城市应当加大投入,予以保障和扶持,避免公交运营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公交优先”不变的是理念,但公交的运营方式却应该主动求变,毕竟公交只是一种出行方式,满足需求才是其价值所在。“公交优先”本身不是优势,主动贴近百姓需求,运营到百姓的脚下,才能具备吸引力。

由此,城市坚持“公交优先”的同时,运营企业也要跳出因循守旧思维,从固定线路、按部就班、等客上车的模式中走出来,坚持以百姓出行需求为导向,大胆革新,引入更灵活更精细的运营方式,拓展城市公交运用新场景。如,开设“订制公交”,无缝对接通勤接驳、旅游出行等规模性出行需求;在客流量稳定的成熟线路,实行“小车快发”模式,提高乘坐便利度;完善城市交通运营智能化动态调试机制,等等。只有以老百姓出行需求为导向,公交运营才能找到生机。

--> 2023-11-24 □本期主持人:于理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5238.html 1 坚持“公交优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