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1月28日

闽南文化进课堂 传承弘扬有新篇

非遗传承人杨庆聪、李幼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七实验小学设立惠安石雕(影雕)传承基地,常态开展影雕进校园公益培训。

“一桥贯千年、一湾甲天下、一江通南北、一湖坐中央、一园结世界、一区连两岸”。泉州台商投资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6项、区级非遗项目15项,各级非遗传承人共106人。

多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积极开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区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认定、申报、资助、传承和利用,扶持创建非遗传习所。做好南音、童谣、讲古、木偶戏、高甲戏等非遗项目进校园工作,把优秀的闽南传统文化传承给青少年一代。2016年起,深入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专业传统戏曲表演团体,精编剧目进校园演出,让每一个学生每年至少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在新城幼儿园,市级非遗传承人杨安东定期开展童谣教学活动,依托学校建立区级童谣传习所,学生多次在市区级童谣比赛获奖。杨安东编纂、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文体旅游局出版的《闽南新童谣》赠送给各学校作为课程教材。

2019年起,区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三期公益培训,依托各乡镇文化站和传习所开设暑期公益培训班,面向全区中小学生招生。2023年共设立13项20班,共有学员410人,7380人次参与学习,课程涵盖闽南童谣、少儿纸扎、南音演唱等非遗课程,增进了学员们对非遗的了解和热爱。2023年暑期,在“海丝寻梦,遇见非遗”漆线雕公益培训班、影雕公益培训上,漆线雕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雪玉和区级非遗传承人苏明芬、黄颖,影雕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幼琴深入文化站及校园为广大热爱非遗的青少年授课,提升了青少年的艺术鉴赏力。在今年暑期结束前,参加洛阳镇暑期闽南童谣、少儿纸扎公益艺术培训的30多名孩子呈现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些学员不仅有当地的孩子,还有新泉州人。孩子们表演了《海丝·洛阳桥》《来泉州,吃趟趟》《惠安女·水茫茫》《党是日头阮是花》等节目,用饱含深情的朗诵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为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场精彩的童谣表演,把闽南童谣所蕴含的民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除了举办公益培训,泉州台商投资区通过以赛促学,营造氛围,202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区级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两届闽南童谣传唱比赛。泉州台商投资区大力开展南音传承工作,设置南音传习所,借助区、镇南音协会和传习所力量把南音引进日常课堂教学,无偿提供课后南音社团服务,培养了一批小小南音爱好者。在今年第二届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中,来自区内各学校的40多名少儿南音爱好者精选了《送君》《元宵十五》《春光明媚》等经典唱段和《梅花操》《起手板》等传统曲目,选手们轮番登台竞技,展现了带有浓厚中原古乐遗风的南音技艺,尽显南音艺术魅力。

人才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先后组织非遗人才研修班、雕艺人才创新研修班,走出去学习。今年11月,50名雕艺人才走进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研修培训;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签订《产学研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加强校地供需对接,互学互鉴,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此外,积极牵线搭桥,扩大校企合作,推动华光职业学校设立工艺美术学院,为台商投资区雕艺产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型的基础性人才。目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已组建工艺美术学院,设置了广告艺术设计和产品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华光学院作为2021年度全国十个示范单位之一,被新增为全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与非遗传承人共建传承研习基地,开展泉州少年地术拳、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雕艺等行业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以理论培训和技能实操“双抓手”,积极传承非遗。

□本报记者 张君琳 通讯员 朱丽琼 文/图

--> 2023-11-28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5927.html 1 闽南文化进课堂 传承弘扬有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