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秋收冬藏,万物美好。 11月20日至23日,全国晚报社长总编看台州(黄岩)融媒体调研采访活动圆满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代表走进有着“一座甜了千年的城”美誉之地——台州黄岩,走遍千年永宁,畅览宋韵古城,更是深深领略了一番这座城市别具韵味的“六甜”幸福样本。 □本报记者 张文璟/文 黄岩/图
绵甜
文脉绵长的历史底蕴
黄岩的“绵甜”,来自文脉绵长的历史底蕴。
“一弯永宁江,两岸橘花香”“你漫步在西桥上,彬彬衣风是过往”……陈伟霆和单依纯唱过的《千年永宁》,主角正是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的黄岩。
这一方山水形胜之地,孕育了千年宋风雅韵,也不断酝酿出人文历史的“绵甜”。倘若细品,其中承载着珍贵记忆与厚重历史,也深藏着宋韵文化的底色。
黄岩域内有中国道教“第二洞天”委羽山大有空明洞以及北宋九峰瑞隆感应塔、唐宋沙埠青瓷窑址、保存完整的县学旧址孔庙、朱熹讲学处儒学名山翠屏山、石拱古桥五洞桥等古迹。
其中,沙埠窑堪称翘楚。沙埠窑青瓷烧造时间长、规模大,堪称浙东一大青瓷名窑。沙埠窑产品以优美端庄的艺术造型、滋润光泽的釉色、丰富多变的纹饰、苍劲有力的刻画刀法取胜。
2015年,黄岩窑沙埠窑址群被台州市列为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遗迹之一。黄岩窑对研究中国青瓷史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黄岩自古人文荟萃、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唐以来黄岩出过进士287人。古有南宋贤相杜范、史学大家赵师渊、一代大儒车若水、哲学名家黄绾、经史学者王棻等俊杰贤达;今有五四先驱周炳琳、“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革命书画家陈叔亮、经济学家张友仁、作曲名家黄准等志士名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可谓灿若星辰,其功绩彪炳史册,令人高山仰止。
鲜甜
瓜果飘香的丰饶物产
黄岩的“鲜甜”,来自瓜果飘香的丰饶物产。
黄岩蜜橘是“世界蜜橘之源”,至今已有1700多年栽培历史。作为黄岩的“千年品牌”,它是黄岩人心中的第一甜,是千百年来留在橘乡人民乃至国人舌尖味蕾上的永恒记忆。
每到春天,一朵朵橘花在春风中怒放,芳香满橘城。可谓“薰风十里漾芳思,万斛明珠剖胎月”。秋来时,橘树上一颗颗沉甸甸的金果子就成了黄岩人的“共享甜品”。
黄岩蜜橘不单单是积淀着黄岩人情感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黄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王牌”产业之一。
今年,黄岩柑橘种植面积约5.4万亩,预计总产量达6.5万吨,销售产值达4亿多元,亩均产量有望比去年增加10%。近年来,更多被赋予了文化味的精品蜜橘实现了种植科技化、产业文化化。在黄岩,一颗蜜橘富裕一方百姓。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风物。黄岩好山好水,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就有“黄岩熟,台州足”之说。多年来,黄岩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做大做强果蔬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好山好水育好品 特色农业助共富”之路:
2010年,黄岩获评中国茭白之乡;
2011年,黄岩获评中国优质杨梅之乡、中国紫莳药之乡、中国枇杷之乡;
2016年,“黄岩红糖”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
近年来,勤劳智慧的黄岩瓜农更是在“瓜果天下”应用场景的助力下,种出了全国70%以上的精品西瓜。
黄岩的“拳头”农产品,一时说不完。但在黄岩,一年四季都能奏响舌尖上的鲜甜弦歌。
清甜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黄岩的“清甜”,来自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八八战略”实施以来,黄岩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控断面消劣任务,全面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连续三年夺得全省治水最高奖“大禹鼎”。2018年,黄岩还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气候生态区”。
多年来,黄岩把生态建设作为关键路径,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翻看黄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一幅青绿画卷徐徐铺开:
2018年,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气候生态区”;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2022年空气清新度高达98.3%,是台州市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建成瑞岩溪入库溪流生态湿地,长潭水库连续保持I类水质,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黄岩处处是景,处处如画,空气是甜的,水是甜的,人们在健身锻炼、休闲散步、游玩赏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感受生态之美。
甘甜
共享和乐的民生画卷
黄岩的“甘甜”,来自共享和乐的民生画卷。
官河,就是古时由官方所建的护城河。在黄岩,它由“一江三河”组成,即永宁江、东官河、南官河、西江河,总长5.6公里,全线水系贯通,是历史上重要的生活河道和航运官河。因其周边文化遗产丰富,孔庙、五洞桥、委羽山大有宫、36街72巷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沿河镶嵌,故称“官河古道”。
绕城而过,伴城千年。彼时的官河古道,用潺潺清流孕育大地,见证着黄岩这座城从古至今的滋润生活;如今的官河古道,延续千年格局却焕发新生,一幅“连线成片、水清可观、岸绿可游、街繁可贸”的画卷徐徐铺开。
除了官河古道焕新带来的全新生机,黄岩的这份“甘甜”还有另一底色——“民生优享战略”。
20年来,黄岩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民生事业,为民办实事工作考核连续11年获全市第一;高楼建筑拔地而起,职教中心、福利中心、医疗中心、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等陆续兴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成,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康养联合体探索建设……
还有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安黄岩”实现十六连创,14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星罗棋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大新馆全部建成。一桩桩、一件件为百姓办的民生实事,让市民触手可及“甘甜”滋味。
醇甜
活力勃发的民营经济
黄岩的“醇甜”,来自活力勃发的民营经济。
自古黄岩有“浙东财赋地”一说。汉魏以降,黄岩就是重要的物流商埠、对外贸易的要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黄岩也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民营经济的首发区之一。1986年,黄岩就敢为人先地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由县级党委政府颁发的保护和规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政策性文件。
最近20年来,黄岩以“工业强区”为重点,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主线,建成了智能模具小镇、建立黄岩“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和浙东南智算中心,永宁江科创带、台州梦创园、黄岩研创中心和官河古道元宇宙街区;办起永宁凤凰学院、设计创新中心;模具、塑料、电动车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被誉为“中国模具之乡”“塑料日用品之都”“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连续11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2年,黄岩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12.08亿元,比2002年增长660.06%。
创新源泉,一直在黄岩经济发展脉络中涌现。黄岩以“母亲河”永宁江为轴,打造了“永宁江科创带”,引育人才、赋能企业,有机串联和融合两岸长期积累的基础,持续提升科创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心甜
别具特色的幸福中心
黄岩的“心甜”,来自永宁幸福中心的打造。
从黄岩永宁公园往南漫步,景观桥附近的一座建筑,保准会吸引你的注意力——白色球体形状,通体用玻璃打造,造型大气独特,整个建筑与周边的水体、树木景观浑然一体。
这里是黄岩永宁幸福科学馆,今年3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与黄岩区委区政府共同打造的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也是全国首家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科普体验及综合服务场馆。目前,该馆已定期向市民开放,接受预约,并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人员,不断推出丰富且高质量的心理科普培训、展览和多种类型的健康服务。
甜,是幸福的味道。而“甜”,亦是台州黄岩的特色。如今的古城,文化“绵甜”、物产“鲜甜”、生态“清甜”、民生“甘甜”、经济“醇甜”、精神“心甜”……六“甜”文化已被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