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最近,不少人的社交平台都被海底捞的“科目三”刷屏了。在部分海底捞门店,只需要对服务员说“我要科目三”,就会有服务员为你来上一段魔性的舞蹈:摇花手、扭腰、摆胯,还有半崴不崴的脚,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舞动。
公众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好玩”,舞蹈热情、有感染力,不少消费者也加入了跳“科目三”的队伍。但也有消费者认为过度娱乐蛮无聊的,“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好吗?”还有人认为,取悦消费者固然是好,但也应当给与员工应有的尊重。
本期嘉宾:丁慎毅 童其君 卞广春
出圈须“三思”
□丁慎毅 媒体人
对于餐厅流行“科目三”,需要三思。
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要在消费者进门时告知消费者本店有“科目三”,如果不喜欢,可进包间。毕竟极具个性需求的“科目三”,不但让一些成年人不喜欢,而且可能给来餐厅就餐的未成年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要考虑“科目三”的正向价值。随着“科目三”在餐厅流行,不排除一些商家出于竞争的需要,把“科目三”向低俗的下三路发展。
三要考虑尊重员工意愿。尽管海底捞相关负责人表示,跳舞费用多劳多得。即使如此,有些员工也不一定喜欢。近日,陕西咸阳张女士就发视频称,自己因为“不配合跳舞”被工作的饭庄开除。咸阳饭庄相关负责人申先生对此回应称,让员工跳舞是为了给顾客助兴,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张女士拒绝跳舞的行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因此直接将其辞退。这样的做法,显然已经涉嫌违法。
总之,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恢复和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稳中求进的关键所在。这固然需要解锁更多新型消费“新场景”,让新型消费点亮“多彩生活”,但新消费的场景设计是一种体验美学,涉及从价值观引领,到环境空间,到消费品和产业形态等各方面。要把这些营造成为一个有规则、有意义、有情趣、有价值的文化认同,则需要商家必须考虑社会对于创意服务的接受度和边界,必须通过细分需求尊重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利。
也要“宠”员工
□童其君 经济师
不难看出,让员工跳舞引流,这种所谓的“舞蹈表演”在餐饮场所内相当奇怪,要谨防让自己无微不至的服务被贴上“低俗”“哗众取宠”的标签。还须意识到,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员工的文化,企业宠顾客也要宠员工。这一点上,不妨学学河南商超胖东来。马云盛赞其为“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其他企业的不足”。雷军称其为“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还专门跑去胖东来超市“朝圣学习”。到过胖东来的顾客,无一不被其震撼。如果企业以牺牲员工利益来宠顾客,员工有情绪,注定宠不好顾客。而企业先宠员工,带来的则是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样的力量下,员工就会想方设法宠顾客,为企业赢得良好口碑和效益。顾客满意度高,企业收入就高,企业就更有能力宠员工,由此形成正循环。而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文化理念,这才是企业应当追求的企业文化。
说到底,顾客和服务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最积极因素,设立创新激励机制必须紧紧依靠他们,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尤其要激发服务员的创业创新潜能,设立的创新激励机制也要让顾客满意方可推行。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设立创新激励机制的目的。
差异化服务
□卞广春 职员
应理解、包容某些顾客喜欢热闹和亦歌亦舞氛围的需求,但有些消费者喜欢清静、不喜欢吃饭时被干扰,也是一种应得到理解、尊重、不应该被忽视的权利和诉求。
近期,一位杭州妈妈带娃吃海底捞时吐槽“科目三”,反映了海底捞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也会侵犯另一部分消费者的权利。有网友留言认为,存在即合理。有人对海底捞服务员跳“科目三”很着迷,觉得“科目三”能够放松心情,而且现在这个高强度高压力的社会就需要这种形式来解压。有的人不喜欢,完全可以不来海底捞,选择其他餐饮商家消费,也可以要求海底捞提供看不到服务员跳“科目三”的包房,但没有必要吐槽海底捞跳“科目三”。
网友的争议和说法很多,经营者要善于倾听,并有自己的判断、立场和主见。杭州妈妈吐槽看“科目三”舞蹈有不适,对餐饮业的经营者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如果能区分不同顾客,使他们各取所需,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而不是顾此失彼,在迎合或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同时,误伤或赶跑另一部分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