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01日

拥有一技之长 让残障人士生活更有尊严

在泉州洛阳镇昭惠庙旁藏着一方“净土”——“无声艺廊”。这间艺廊名为至善爱心艺廊,摆满了画作、手工艺品,这些作品不仅有各界爱心艺术家的无偿捐赠,更有残障人士的辛苦创作。在这里,残障人士能掌握一技之长,更快地融入社会,更有尊严地生活着。

艺术助残 创造更多机会

来到爱心艺廊,推门而入,在一张桌前,工作人员许安娜正在专心致志地绘画。每当有顾客走进门,许安娜和她的同伴都会上前迎客,并用手指了指耳朵,摆摆手,用手语示意“我听不见,请随意挑选店里的商品”。

能在爱心艺廊工作,听障人士许安娜感到幸福。“在这里,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厉害的艺术家,看看不一样的艺术创作,可以收获到经验和成长,平凡而简单的工作,也能因为快乐而变得很丰富有趣。”在许安娜看来,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仅能靠着创作增加收入,还能更好适应社会,她希望未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文创工作室。

至善爱心艺廊是由爱心艺术家发起成立的艺术助残和为残障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平台,也是展示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与泉州非遗珠联璧合的艺术成果的窗口。艺廊展卖的作品不仅有特教师生的作品,还有国家一级美术师陈立德、中国著名雕塑家刘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经民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强等艺术家的石木雕刻、陶瓷、瓷板画、建盏等作品,为艺术爱好者和游客提供物有所值的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

“艺廊销售艺术作品所得盈利按比例捐赠给泉州市至善残疾人职业教育中心,用于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艺廊的经营者朱平阳表示,艺廊也将为弘扬海丝文化、展示泉州多姿多彩的历史人文风情和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贡献绵薄之力,同时为青少年游学研学提供特色服务。

协同育人 调动多方力量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掌握一技之长,是融入社会、更有尊严生活的关键。爱心艺廊并不仅仅为残障人士展示与售卖艺术作品,也会为残障人士长远发展而考虑。朱平阳表示:“未来, 艺廊会开设茶配套、蛋壳工艺等手工课程,让残障人士来学习,从脱胎到后面的画面制作,一步步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过去大家对残障人士的帮助以捐钱捐物为主,如今以艺术与技艺扶残助残,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技术技能的同时,促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更有尊严地生活。”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郑文伟是艺廊平台推动者之一。他认为,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能够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成就。

特殊人士就业,需要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来解决。郑文伟表示:“现在,特殊教育专项基金正积极搭建家校社沟通交往平台,通过团体辅导、讲座、沙龙、志愿者服务等形式,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角度,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提升残障人士生活幸福感。”

□本报记者 陈森森

--> 2023-12-0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6599.html 1 拥有一技之长 让残障人士生活更有尊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