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06日

红薯情

□周芳芳

每年秋冬时节,便是红薯丰收的季节。市集上经常看到成堆的红薯,圆润饱满,令人垂涎。看到红薯,我就想起祖母,因为她非常爱吃红薯。

祖母在菲律宾出生,外曾祖父去菲律宾打工时,娶了当地人做老婆,于是祖母有一半菲律宾血统。因古人把域外称为“番”,祖母在很长的人生里,都被人笑称“番仔”。同样以“番”命名的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红薯就被称作番薯,因好种植,不受我们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限制,产量比较高,在闹饥荒的年代里,红薯养活了一代代人。

祖母爱吃红薯,用心地把红薯翻出了花样。红薯最简单的做法是蒸,这个蒸是分情况的——板栗薯肉色偏橙或黄,口感粉糯,尤其香甜,喜欢吃干松一点的,就隔水蒸,熟了后的薯肉可以撕出一层层的绵,入舌尖又化作一阵阵的糯,是千回百转的趣味;如果喜欢湿润一点的,就放水里蒸,入口就是成块的甘甜,能密密实实包裹住心尖。若是红心薯,那也可以去皮放在米饭里蒸,吃的时候压几下,薯泥包裹着米粒,米粒的香和红薯的甜融为一体,是可以炫好几碗米饭的。

祖母还喜欢把红薯加入早餐的队列。红薯去皮切块水煮成甜汤,可以搭配包子馒头;切块加米熬成红薯粥,就着酱菜、咸鸭蛋之类的小菜,是闽南人最难忘怀的家乡味,喝一碗暖心又暖胃。

我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吃,祖母就用红薯给我做点小零食。红薯切成片,裹上鸡蛋面粉液,下到七八成热的油锅里炸,就是炸红薯片;刀功再精细一点,把红薯切成一两毫米的薄片,控干水分后入油锅炸两遍,就成了薯片,吃起来嘎嘣脆;把红薯擦丝或切丁,加点面粉和水调匀,用小勺子摊入油锅中,就成了炸红薯饼。

若把蒸好的红薯压成泥,按比例加入糯米粉、水、白糖、花生油,和成团,再捏成一个个球形或橄榄形放入油锅慢火炸,就是我们的地方小吃“炸枣”,吃起来软弹有嚼劲。这炸枣也可以包馅,做甜口的,可以用花生,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焙熟,趁热把红衣搓掉后,放入石臼里细细地捣碎,再拌入葱头油或猪油、白糖做成花生馅;若喜欢咸口的,那馅的花样更是数不胜数,常用的一般是五花肉末、香菇碎、豆干丁等,加入五香粉调味,或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其他配料调成咸肉馅。

祖母带我一起做红薯美食的间隙,会给我讲过去的事情。红薯对祖母有大恩情,祖父在壮年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她带着六个孩子。当时我的大伯父只有13岁,而我父亲是最小的孩子,仅5岁。祖母手巧,靠裁缝衣服补贴家用,但家境依旧贫寒,生活艰苦,米面常常不够,就靠红薯充饥。秋冬吃鲜红薯,春夏就煮番薯签——那是用传统方法晒制的红薯干制品。还有至今仍家家必备的番薯粉,加在每餐很稀很稀的白米汤粥里,就会黏稠许多。红薯帮他们挨过最艰难的时期,帮助祖母拉扯大了几个孩子。

祖母对过去的苦不曾有过多的怨恚,她向来只平实地叙述那些经历。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勤劳坚强并且聪慧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创造力,把平凡的食材变成形形色色的美食,并传承至今。生活中的苦痛,也许就在厨灶间的烟火蒸腾里,在切切剁剁和揉揉捏捏的过程中消散,最后留存的是红薯美食一样可以称之为甘甜的幸福。

--> 2023-12-06 □周芳芳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7329.html 1 红薯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