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公众号“熊猫谷”发布关于3名游客不文明行为情况的通报。3名违规游客中有2名因扔木棍、掷石头等行为被终身禁止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另外一名游客因违规携带宠物进入,被禁入一年。
事实上,这已不是该熊猫基地第一次通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了。仅在今年4月,该基地就连续两次通报4起旅游不文明行为。众所周知,大熊猫作为“国宝”,属于濒危野生动物,其饲养和保护场所具有极高的特殊性,如果随意朝这类场所扔东西,后果可想而知。
采取“终身禁入”措施将不文明违规游客“罚出场”,近年来已不再罕见。如在2021年,一名男子在梵净山景区岩壁刻下“丽水陈国”4个字,且在面对他人的制止和指责时,该男子还恶言相向,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最终,这名男子陈国某被终生禁入梵净山景区;当地检察院还对其损害梵净山世界自然遗迹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
2022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景区文明引导工作指南》第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落实《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公序良俗,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被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判决或裁决承担民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可见,对于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将其列入“终身禁入”名单,还是有执行依据的。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旅游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常见,但处罚却显得“轻描淡写”,不足以使个别游客对文明旅游产生足够的敬畏。而“终身禁入”丰富了惩戒手段,从长远看,对于有效遏制旅游恶习,无疑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办法。
总之,亮出“终身禁入”红牌,倒逼文明旅游回归,此举也弥补了以往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约束力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