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行“领航团队”培养成果分享活动
为充分展示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成果,宣传普及先进办学理念,近日,泉州市教育局在泉州五中桥南校区举行“领航团队”培养成果分享活动,成员们共同总结、提炼育人经验,分享、交流教育教学成果,系统推进领航培养成果的本土化迁移运用,进一步发挥了教育“领航团队”影响力,形成集群规模,扩大整体效应,推动领航实践转化在泉州落地增效。
经验共分享 交流促成长
活动伊始,泉州五中桥南校区校长邹军以《建设面向未来的学校——构建更高水平基础教育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了学校在课程设计、育人模式、治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他说:“学校通过建构以成长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面向个体的教育,更接近因材施教;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推动教师和团队与学校共同成长;以‘5G+专递课堂’为抓手,推动五中品牌与新建校的资源整合与共享。”随后,在圆桌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昌财实验中学校长陈海泉分享了《以“课程与评价一体化”赋能学校管理》。
4年多的领航培养成效,在教育理念本土化迁移运用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泉州首批教育领航成员施清杯、王正蛟所在的教学管理团队为例。该教学管理团队受领航学习的启发,重新阅读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等相关专著,重新认识到“理解”能够有效地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包含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移情)等思维层次,可以进阶式帮助教师培育学生基础素养进而实现核心素养。于是,该教学管理团队组织“基于理解设计学习”探索团队,借鉴“基于理解的设计”及UBD理论,三年来在石狮市实验中学初中各学科实践探索,积极改进、提高课堂教学。“基于理解设计学习”方法简单,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思维层次,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基础素养,为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实践路径和思维方法。
在分享会中,教育“领航团队”成员们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或聚焦日常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典型事例,展示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或静心梳理得失,深刻剖析,各抒己见,共享“妙招”,为与会者送上了一场“精神大餐”。在圆桌论坛上,来自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惠安螺城中学、泉州师院附属小学等学校的教育“领航团队”成员也分享了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
注入新理论 取得新成效
据悉,2017年泉州开始实施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多年来,该工程共培养217名领航成员。目前,第一、二批187名领航团队成员已学成归来,在教育教学管理、个人成长、示范辐射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2019年9月,第三批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启动,通过名家授课、学校参访、挂职跟岗等形式,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福州、潍坊、西安等教育高地,本批学员也将于今年年底结业,在4年多的领航学习中,30名学员在各方面均获得可喜的成绩。“领航团队”培养工程实施后,给教师、校长队伍及办学治校注入了新理念,带来了新变化,取得了新成效。
在成果分享会上,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表示:“为推动泉州教育‘领航团队’培养进一步落地增效,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学生、教师为中心办学治校、发展教育;要坚持自信自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要坚持守正创新,遵循教育本真和教育规律,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创新,探索更优的教育发展路径;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办学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领航培养本土化迁移进行改进提升;要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多方联动、协同发力,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机构的工作合力,为领航成员搭建平台、提供空间,切实把他们‘用起来’‘用得好’;要坚持胸怀天下,以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心态,多形式、多方位助力学生成才,不断深化领航成效,共同推进泉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