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08日

檐廊下的石头墙

□王丹宁

“天乌乌,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锄芋……”我在檐廊下拉块小板凳坐着,檐廊外是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的天,身旁窝着一只橘色小猫,耳边是外婆一边折豆角一边轻轻念出来的童谣。

上小学之前我都在外婆家住着,那时还是旧房子,外墙是闽南风格的红砖。盖房时一楼缩进去的檐廊内墙用的是大块长条的未经细致打磨过的花岗石,看起来稍显朴素,却是我童年最广阔的想象天地。上学前,蜡笔是我最常用的“玩具”,但是我很少有机会获得一张空白的纸进行“大制作”,因为表哥的作业是万不能碰的,而外公常常将他的报纸视若珍宝,于是,留给我的,就是一面长方形的石头墙。

石墙的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粗糙得能把手臂搓出皮来,内里还含有一些灰褐色的杂质,但整体砌起来也还算平整,优点是面积足够大,对当时小小的我来说已经是一块大大的画板了。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上面“作画”的,只能从墙上的画迹做出大概的判断。低一点的地方是一些凌乱不规整的线条,应该是还没上幼儿园前留下的,有的似一团缠绕的毛线,有的则是一条有些歪歪扭扭的线,像是小手吃力地握住笔努力想要画出一条直线;往上一点的地方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图形,可能我已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展示欲强烈;越往上图画就越丰富,也开始具有内容了,也许是我孩童时期的“日记”吧。拆房子时,妈妈让我和外婆站在这面墙前留过影,记忆深处的事,随着我再次看见墙上的画时,像是寻着一个泉眼,蓦地涌了出来。

墙上用金黄色蜡笔勾勒出来的小鱼,是一次乡村民俗活动时画上去的。那时每逢乡里民俗节日,外婆家都会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饭。牛羊海鲜摆了一桌,盘盘珍馐。大人们尽兴地觥筹交错,没有注意一只偷偷摸摸的小手悄无声息顺走了桌上一条金黄酥脆的炸鱼。得手之后的我兴奋地冲到院子里压着声音喊“小绵小绵”,橘色小猫收到暗号后窜到了我的脚边,心满意足享用美味。为了记住那一刻的成就感,我拿起蜡笔在墙上认真地画了起来。“囡囡你急什么呀,今天会有剩菜,小绵有得吃咧。”我一惊,有些心虚地看向外婆,讷讷道:“今天过节让小绵吃好点的嘛。”然后试图转移外婆注意力地指向墙上的小鱼,“外婆,我画的好不好看呀?”外婆很配合地笑着夸赞:“囡囡画得真好!”在外婆的庇佑下,我的小绵也吃了个席。

小鱼旁边是一些红蜡笔绘的碗碟,是妈妈带我去参加朋友婚宴前画的。出发前我把所有的兴奋与期待都投注到墙上,用不太多的经验想象婚宴上的美食。“贪吃鬼!”外婆爱怜地拍拍我的头,哄劝着我吃她煮的粥和熬得很鲜的沙螺。“我要吃大餐,不吃这个。”我嘟囔着。“乖宝,酒席上大人吃的很多东西你小肚子消化不了,会难受的……”后来在外面看到“大餐”,我心里却装着一碗温粥小菜,带着外婆的爱。

现在,旧房子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石头墙自然也没有了,墙上那些斑驳的蜡笔线条和小猫的爪印永远留在了记忆里,封存着我珍贵的童年宝藏。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2023级学生)

--> 2023-12-08 □王丹宁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7785.html 1 檐廊下的石头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