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18日

教育应回归“育人”初心

□周培尧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间,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是校园最亮丽的风景。如何让孩子“动起来”“活起来”?据本社媒体报道,日前,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聚焦社会关切,呼应群众期盼,印发《关于优化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强调部署相关工作,以让课间10分钟赋予孩子们独一无二的快乐,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收获自己难忘的回忆,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幸福的乐园。

《通知》中有两项要求备受市民关注,即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10分钟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障学生充足课间休息时间。在“消失的课间10分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的当下,《通知》中的这两项要求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学生在校的休息与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在劳逸结合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投入校园生活中,可谓别有意义。

教育心理学认为,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45分钟的课堂时间若没有适当的休息,学生会长时间处于劳累状态,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因缺乏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已连续多年下降,早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生不足30%。因此,保障学生在校内有充足的休息与体育活动时间,既有着现实的迫切性,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更是利在当下赢在未来的举措。

《通知》的出台,也折射了如今学校教育上的普遍短板,那就是重智轻体。今天我们探讨教育话题,言必谈及“内卷”,而所谓的“内卷”,其实指的就是在教育竞争机制下,让学生拼命以时间换成绩的学习形式。众所周知,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但工具性太强却成了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病,要彻底改变教育内卷化,就需要对教育形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进而打破一个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观,而学校作为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应率先树立起科学的育人观,社会形成合理的成才观方能顺理成章。

不可否认的是,在学习成绩面前,学生的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往往处于“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窘境。而教育政策的出台,最怕的就是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当诸如“保证课间10分钟”“上足上好体育课”甚至是“不带病上课上学”这样的常识都需要用规定与通知去匡正时,也就到了我们要深刻反思教育理念的时候。进而言之,如何更好地保证《通知》的相关规定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如何兼顾学校和老师在执行《通知》时的灵活性,从而让教育的好政策尺度与温度兼具,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的《通知》,无疑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贯彻与执行。说一千道一万,要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入生活,根子上还是要在教育减负上发力,并让教育从唯分数的导向转向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上。虽然这一过程必将漫长而艰巨,但只要教育回归育人初心的理念不动摇、方向不跑偏,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 2023-12-18 □周培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9374.html 1 教育应回归“育人”初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