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链条延伸,不断扩大产业“朋友圈”
上述企业,只是惠安县工业经济通过增资扩产,不断补链优链强链的一个缩影。
今年6月,一条7米多宽幅的双向拉伸聚酰胺薄膜(BOPA)生产线在惠安成功投产,标志着中仑新材旗下福建长塑高性能膜材生产基地正式启用。“这是行业首个产业链一体化基地,打通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功能性膜材的‘最后一百米’。”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石化产业是惠安主导支柱产业。近年来,惠安县以泉惠石化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积极构建以中化泉州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石化产业链,打造化工材料发展新高地,不断扩大“石化朋友圈”。
对于传统优势的建筑石雕行业,惠安县制定出台《推进石雕石材(雕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通过做好“产业规划、园区发展、人才培育、引领保障”四篇文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引进库卡(KUKA)机器人进行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对接厦门石头城集团、云知芯智能科技公司、迪特工业设计公司等,筹划建设惠安石雕产业数字化平台,引导规上企业引进数字化设备和实施数字化改造。
在中国校园服饰产业智能化生产基地,不久前,一期8栋以校服生产为主的标准化厂房及研发楼、办公楼、宿舍楼等基地附属设施全面封顶。该基地将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示销售、物流运输、企业孵化和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国内首个校服特色小镇。今年,惠安县出台了加快校服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聚集效应。
此外,针对食品饮料产业,惠安县也出台一系列支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食品饮料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县食品饮料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22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
服务靠前,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精准挖潜和靠前服务功不可没。
围绕构建“1543”产业体系,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惠安县工信商务局坚持以技改赋能存量企业,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已推进中仑、南王等企业实施县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49个。同时,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出鼓励企业入园的政策措施。
惠安县工信商务局局长孙晓寅说:“企业技术改造有利于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和做大做强,这是扩大工业投资的重要着力点。我们支持企业‘拎包入驻’轻装上阵,撬动工业投资,从而形成增量产出,推动集聚发展。”
近年来,惠安县秉持“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理念,打出了“惠企安商”组合拳。比如,在现有省、市惠企奖补政策基础上,围绕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盘活资源、标准化园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修订制造业、校服产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开展“惠企政策兑现季”活动,积极探索“免申即享”模式,全年可兑现奖补资金450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惠安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龙头优势,因地制宜进行统一规划和延伸拓展,进一步连“点”成“面”,重点谋划13个总面积1.43万亩的连片开发项目,总投资448亿元。明年,惠安计划实施增资扩产项目48个,年度计划投资95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4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