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19日

一部视角独特的印度文明史

《大象与国王》[美] 托马斯·R.特劳特曼 著李天祥 译天地出版社

□林 颐

考古发现表明,早期文明大多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但是,很少有动物像印度的大象那样,如此鲜明地作为政治资本,如此广泛地作为军事武器,因此,如此深刻地介入王国的建构之中。

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R.特劳特曼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关键在于印度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大象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他以此为切入点,撰写了《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一书。

作者考察了《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等古代史诗,以及关于王权的研究性著作《政事论》。作者认为,战象是王权的发明。因为,王权既拥有先进的战争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大象的优势,又拥有庞大的资源,可以从森林中捕捉、训练、保护大象并将其部署在战争中,另外还拥有大象可以栖息的森林。在公元前500年以前的某个时候,也可能早于公元前1000年,北印度的森林民族把捕获和驯化大象变成了常态。北印度就是王权、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产生交集的地带,于是该地产生了战象制度。

考察印度战争史中关于“四军”的记录,即四种军种的衍变,也佐证了这一点。战车消亡的原因,是骑兵的崛起。但是,印度本土出产马匹稀少,印度国王需要通过赠礼、战利品、盟邦援助、抵押、限期借用等方式来获得马匹,与此相比,大象是不可或缺且数量丰富的王室资产,是印度的本土产物,把战象作为军事资产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

作者令人信服地梳理了印度战象制度的产生与巩固的过程。为了维持这个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张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印度三千年的文明史。

作者还强调了对中国“大象的退却”这种历史现象的关注。导言即以“大象的退却与留存”为题。显然,《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从落笔时,就与伊懋可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相对应,从而建立了与印度进行比较的参照点。在伊懋可的论述中,大象充当了中国自然环境变化的晴雨表,大象占据的空间与人类占据的空间是互为消长的。

回顾《大象的退却》,大象曾经在中原地带留下频繁的足迹,除了气候条件的大幅改变之外,毁林造田带来的森林的大面积消失,确实对大象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特劳特曼指出,中国君主的土地伦理认为,消除森林中的危险动物是君王的职责,而印度却因为战象制度的需求而努力保护森林。直到19世纪,由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人口数量暴增,猎象成为一项运动,战象制度才退出了印度的历史舞台。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战象的存亡,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首尾呼应,《大象与国王》仍然立于“环境史”的落足点。环境史的主题是人与生物、化学和地质等系统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这些系统曾以复杂的方式既支撑着人们又威胁着人们,人类应该如何寻求与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系统的和谐相处之道呢?时至今日,人象矛盾仍然存在,譬如云南象群的北上,即为一例。正是因为象群栖居地缩减的无奈之举,而该事件引起的关注和解决,也证明了人类的主观意愿对于保护大象等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积极能动性。

--> 2023-12-19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9522.html 1 一部视角独特的印度文明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