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20日

用法治利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网

□沈 峰

近日,北京市顺义公安分局查处一起散布他人隐私案件。经查,12月11日,符某某(男,36岁)利用其在顺义区某医院工作的便利,出于炫耀目的,将一名病患生前的相关抢救个人病历拍照发至微信群,导致信息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北京顺义公安分局已将符某某依法行政拘留。(12月14日《新京报》)

通报里说的病人病历,就是影视明星周海媚的病历。此份病历的曝光,让不少网友愤怒,“人已经去世了,还这样赤裸裸曝光别人隐私!”“太不道德了!”患者病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本,上面记载着个人基本信息、病情、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严格地说,患者病历内容除了医疗目的外,其个人信息、患病隐私都应当达到很好的保护,这也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基本职业操守。然而,符某某将病患生前个人病历拍照发至微信群,导致信息扩散,不仅是对逝者权益的极端不尊重,也让涉事医院公信力大打折扣。

当然,对于符某某的处罚或许不会仅仅只是给予行政拘留。《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民法典》规定,个人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个人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或者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因此符某某未经授权公开曝光他人的病历,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诚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在12月13日针对该案例指出,故意泄露患者病历者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其实,为保护个人信息,我国一直在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多年来,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我国先后通过民法、刑法和专门立法,构建个人信息权益全链条保护的法律屏障。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在前期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了系统规定。2021年,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毋庸置疑,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允许个人私密信息的存在,而不是任由其赤裸裸暴露在公共空间当中。欣慰的是,在北京顺义区某医院“抢救病历外泄”这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时代的暗面,也看到了社会各界对隐私权的坚决捍卫。当然,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利,更需要法律层面更为严格、更为明确的态度宣示,加大惩治个人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只有依法筑牢安全保护网,个人信息才能避免“裸奔”。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总之,让个人信息保护实现有法可依,是法治的重要一步。法治社会必须要用法治“利剑”守护个人信息安全。因此,希望有关部门以这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为契机,就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加紧行动,针对具体个案严加追责,遏制不法行为。未来,仍需要通过更多司法实践,进一步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网。

--> 2023-12-20 □沈 峰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59736.html 1 用法治利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