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传统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大批量来料加工和标准化生产的模式越来越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再次催生了小批量、多样化、快速化的小单快反的生产模式。
据了解,以往从下单到成衣出厂,传统制衣企业需要少则半个月,多则数月时间。如今在泉州,通过智改数转,很多服装企业实现了小单快反,并可以将交货时间缩短至七天。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到如今的小单快反,服装企业是如何实现这一巨大转变的呢?本期民企会客厅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本期主持:温文清
嘉宾名片:
小单快反是市场的必然需求
主持人:近年来,大规模、大订单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个性化、快速化以及小单化的生产需求,比如有些球队需要的队服,可能一单只有六七件,对于这样的小单,企业接不接?如何接?
林琳: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卡宾也积极推出小单快反打法,现在我们的门店爆款可以第一时间反馈,以往从定制下单到成衣出厂需要一两个月,现在最快七天就能出厂了。忙碌时,我们一天需要换三四个全新的款式来制作,但在这之前,我们企业一直走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路线。
赵文宏:快速化、柔性化生产是中小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秘诀,我们企业是比较早尝试小单快反生产模式的,这是因为市场需求在变化。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其实是不愿意接的,因为他们的生产流程导致小单的成本太高,即使接了也没有效益。但是我们可以接,我们的优势就是个性化定制这一块,我们最小的订单可以达到一件。接单后,我们从开始打印到后面制成品,最快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为了适应消费者偏好和多元化市场需求,近年来,我们实施“鹏泰C2M数字化智能快反制造服务项目”,进一步推动鹏泰服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
流程再造是小单的必然阵痛
主持人:传统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是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的标准化有利于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但是,面对小单快反时,原先的生产流程必然面临重新组合再造,如何科学整合生产流程,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
林琳:我们刚开始推行小单快反时,工人们很不适应。为了应对,我们组建了一个“小单组”,由20多名具备七八年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傅组成,专门对小批量订单进行测试,应对“多款少量”订单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小单组成立以后,我们马上排兵布阵,亮出各自最擅长的领域,相互取长补短。慢慢磨合之后,小单组整体速度就提高了。现在一件新的样衣,我们最快一天就能做出来。我们现在的工资也是计件模式,有岗位补贴和技能补贴,也是多劳多得的模式。
庄小清:这几年渐渐发现,传统模式如果不转型,企业一定没有出路。为此,我们进行了两次转型。第一次是从传统企业向设计型企业转型,我们筛选整合掉不合适的客户、目标不一致的员工,几乎等于重新开办了一家企业;第二次,我们投入了大笔的资金、设备,打造5G智能化的生产车间。现在我们自主设计研发出来的产品覆盖鞋、服、手套、围巾、羽绒等,出口日本的空调服售价人民币4000多元,每年产量达十几万件。此外,加热服、定位服等服装的订单也很充足。与过去品种少、批量大的生产模式相比,这些新产品批量较小,并且大多是个性化定制的,但是整体上算下来,我们的业务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生产效率也是提升的。所以说,转型的阵痛是值得的。
智能升级是快反的必然之路
主持人:通过经验主义进行流程再造是一个方法,但是,面对日益常态化的小单快反,如果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支撑,小单快反生产模式将无法取得根本的效率,对此你们怎么认为?
赵文宏:我们企业是有智能化系统支撑的。比如,通过AI数据算法,把小单首先聚成大单,然后再自动派工到每一个员工,结合员工自己的特长,精准匹配到每一个员工,让员工最终达到做小单同样有做大单的效率。因此,目前我们做小单不但效率没有下降,而且比传统做大单效率还提升了40%以上。此外,我们也把所有的供应商进行系统管理,供应商的来料情况、生产状况等等都能够逐一体现。
庄小清:交货速度越快,就越有竞争力。一家企业要提高交货速度,根本上是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协同起来,面料、辅料、印染都得提速,仅仅在制造端提速,并不能解决整个产业链的问题。在这方面,泉州是有优势的,正如在东莞生产一部手机只要几个小时一样,在石狮做一件服装最快可能也只要几个小时,因为产业链的配套都在这里,这是地缘和集群的优势,而如何最快、最准地找到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方至关重要。
林宏楠:为了助力产业链上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协同,早在两年前,石狮就建立了“智慧石狮工信科技平台”,推动资源和信息的快速对接,目前已经有1750多家企业在平台上完成了建档。这个平台汇集了工信、金融等多个部门的1万多条数据,形成了数据资产,为政府、行业、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供需对接、产业政策发布、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构建完整的体系。智慧平台搭建的产业链“朋友圈”,让企业能够快速共享数字信息,上下游产业链同步配合,提升服装供应链的面辅料、设计师、工厂等方面的数字化协同效率,这也是我们的重要转型方向。
记者手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论几年前甚嚣尘上的快时尚,还是如今的小单快反,都是以快制胜。如今,泉州服装企业的交货时间已经从以前的几个月,缩短到了七天,甚至更短。这是行业的巨大进步。
“快”的前提是要有预判的。正如庄小清所说,他几年前就预判了传统服装生产模式的不足,企业如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这样的能力,来自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掌握和预测。因此,做服装不能只是埋头苦干,更要有敏感的市场触觉。庄小清说,他不是服装的生产者,而是生活方式的推进者。
现如今,很多企业纷纷进行智改数转,他们一方面由内往外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走势;另一方面由外向内看,推动自身业务和流程创新,才能反过来更好地服务客户。
比如,C2M(从顾客到生产商)便是一种能够让企业及其客户双赢的模式,它强调的是制造者与消费者的连接,并由用户反向驱动生产。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定制化、节能化、柔性化,运用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随时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个性化产品。这正是小单快反的产业逻辑。
但要从传统模式转变到C2M并不简单,其中涉及业务逻辑的重塑、底层技术的支持、供应链的重新布局等。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数字化变革中,只有知其本质,才能顺势而上。(温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