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22日

健康有招 呵护全年

本报2023年为读者访名医,提供保健实用技巧

艾灸通经活络驱寒

“强直”病情控制不好,腰都直不起来。

春天适当运动,提升阳气。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值

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

年轻人也要定期体检

要控制孩子的甜食摄入

注重口腔卫生,老年人更要保护好牙齿。

家长可带孩子建立屈光档案

辞旧迎新,在2023年即将翻篇之际,“养生”版梳理了一年来刊发的30期报道,从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到儿童、青年、中老年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保健要点,以及牙周、脊柱、眼睛、肩膀等关键部位的保护、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盘点,为读者奉上一份浓缩版的年终养生保健“宝典”。祝愿各位读者在2024年继续保持健康体魄,焕发生命的精彩和活力。 □本报记者 许文龙/文 CFP/图

四季养生法

●春:防风邪少生病

刊发日期:3月3日

风是春季的主令。在中医看来,正常的风令人身心舒畅,异常的风则是病邪,又称风邪,可入侵人体致病,容易诱发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患。风邪往往从皮毛、口鼻入侵人体,具有生发开泄、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善动不居、变化无常、动摇不定,是外感病中的重要致病因素。

虚邪贼风,要避之有时。抵御风邪侵扰,首先要防风避风。无论在室内、室外,都应避开风口,不要迎风而坐。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急换上春装,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科学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有效抵御风邪侵袭。控制运动强度,避免大汗淋漓。

●夏:防暑祛湿防寒

刊发日期:5月12日

夏令高温三伏天,热浪逼人。消暑纳凉时,要注意调节生活起居习惯,避开一些养生误区,让身体能更好地适应高温。暑为盛夏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

要做好防暑,比如不要大热天出门,更不要长时间在户外。暑多挟湿,饮食上可选择薏苡仁赤小豆粥、荷叶粥、冬瓜粥等祛湿食疗方;起居上应规律作息,避开潮湿环境;热水泡脚、经络按摩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化痰祛湿。

伏天也要重视防寒。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空调温度要适当,建议在26℃左右。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主要方法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刮痧、熏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其中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的穴位贴敷(三伏贴)传播度最广。

●秋:天凉预防慢性病

刊发日期:10月13日

对许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常见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来说,凉意十足的深秋时节,往往也意味着身体健康状态波动更大以及更高的疾病复发率。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外出的时候,应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饮食清淡少盐,可适当多吃一些润燥、降压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海带、胡萝卜、西红柿、茄子等富含钾离子的食物等;要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少生气。

秋季天气转凉,血糖容易升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出门时最好佩戴口罩,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做好御寒保暖工作;更要做好血糖检测,仔细记录,保持饮食节制,以防血糖升高。

秋季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骨骼容易缺钙,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因此,市民在加强钙补充的同时,也要适当摄入维生素D;要积极适度地进行锻炼,比如散步、慢跑、平衡训练等;一定要远离烟酒,少饮浓茶和咖啡。

●冬:体寒之人这样过冬

刊发日期:11月17日

“百病从寒起!”冬季气候寒冷,寒邪是冬天的主邪。体寒的人常会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便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体寒之人本身容易怕冷,冬季更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是要会穿衣,尤其要护住头、脖子、腰、膝盖、脚等几个容易暴露在外的重要部位。“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白天阳气充足,体寒的人应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多晒太阳,可激发体内阳气。

对于手脚冰凉的人,可每日艾灸关元、气冲、足三里、涌泉穴15—20分钟,滋补肝肾、温中健脾。气血不足、阳虚有寒的失眠者,常表现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软、易感冒等症状,可选取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四穴,每穴4—5分钟,在睡觉前艾灸助眠。

不同年龄各有侧重

●儿童:食养有方助成长

刊发日期:5月19日

近年来,广大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喂养不当、营养知识和意识不足、不良饮食习惯等问题,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低下、微量营养素缺乏、超重/肥胖等问题。肥胖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最明显的是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成年病”年轻化;其次还可能对性发育产生影响,使男孩性发育滞后、女孩性早熟。

家长要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如孩子长期生长发育不理想、改善效果不明显或疾病原因导致生长迟缓,应到医院就诊。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儿童青少年,必要时应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家长要不断学习正确的饮食认知和知识,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观念、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避免“老年病”侵扰

刊发日期:9月8日

近年来,由于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常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病,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年轻人身上,“老年病”患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除了遗传因素外,很多年轻患者确诊“老年病”,是被不良生活方式所“催化”。许多年轻人缺乏疾病常识,对“老年病”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年轻人如果要避免患上“老年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从生活小细节做起,比如保持三餐规律,营养搭配均衡;注意劳逸结合,晚上尽量不要熬夜;尽量戒烟限酒,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同时提高疾病防控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

●中老年:告别老了就掉牙

刊发日期:9月15日

中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率不足15%。现实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较低,存在“老掉牙正常”“牙痛忍一忍就过去”“洗牙容易造成牙齿松动”等误区,导致口腔疾病高发,甚至因此诱发其他非口腔疾病。

专家建议,中老年人要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最好每半年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出现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缺失牙等问题时,要积极进行修复、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

重点部位防护

●牙周炎:定期检查牙齿

刊发日期:2月24日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龈、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等部位的慢性炎症,通俗的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该病以35岁以上人群患病居多,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是多因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病因是牙菌斑和牙石。此外还有合创伤、食物嵌塞、错合畸形、不良习惯等局部促进因素,以及某些全身性促进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吸烟、精神紧张等。

早期干预和行为改变,能有效避免牙周炎。牙周炎早期发病比较隐匿,很多时候不会有明显症状。因此有条件的市民,最好能定期到口腔医疗机构检查,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出现症状的市民,更要及时就医检查,让专业口腔医生判断,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耽误了治疗。

●“强直”:确诊后配合治疗

刊发日期:3月17日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紊乱造成身体各关节慢性炎症的疾病,主要会损伤骶髂关节和脊柱,进而引发其他部位的僵硬疼痛。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关节融合和脊柱僵化,波及眼睛、心肺和肠胃等身体器官。

由于该病早期发病症状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十分相似,常常被患者忽视、医生误诊,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并治疗,再加上该病发病及进展过程不可逆,无法自愈且目前也无法治愈,等到确诊该病时,病情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容易留下终生遗憾。

针对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如果早期发现,而且能够坚持治疗,控制得好,完全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样。因此,当确诊该病后,患者不必焦虑、绝望,要前往权威医院,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眼病:及早建立屈光档案

刊发日期:6月2日

近视,是威胁孩子视力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但却不是唯一疾病。生活中,散光、斜视、高度远视、弱视、结膜炎、先天性白内障、麦粒肿、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同样会对儿童视力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尽可能地掌握正确的护眼健康知识和意识,关注并重视孩子眼部或行为异常,及早带孩子到正规眼科医疗机构,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定期检查,医生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视力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在婴儿期,也就是1岁以内,应主要筛查儿童有没有先天性致盲性疾病,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幼儿期,也就是1至3岁,应主要筛查斜视、弱视等相关眼病;学龄前期,也就是4至6岁,则应了解儿童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近视防控。

●肩周炎:熟记养肩要点

刊发日期:11月24日

慢性肩关节疼痛已成为继慢性头痛、慢性腰痛后的第三大疼痛,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非常高,但由于每个人对疼痛耐受程度不一样,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及时就诊。

在肩部疼痛中,肩周炎比例仅占10%—15%,约60%的肩痛是由肩袖损伤引起的。

除此之外,颈椎病、肩部肿瘤、化脓性关节炎、钙化性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长头腱脱位、喙突撞击症、肩锁关节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引起肩关节疼痛。

生活中,市民要熟记养肩要点,比如天冷要捂好肩、养成正确姿势、别背太重的包、选择合适枕头、运动及时拉伸、定期伸展肩部等,呵护肩膀健康。

--> 2023-12-22 本报2023年为读者访名医,提供保健实用技巧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0072.html 1 健康有招 呵护全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