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22日

甲第文光耀古城

位于甲第巷的庄长恭故居(黄宝阳 摄)

甲第巷因欧阳詹得名,这是欧阳詹故居遗址及甲第宫。 (黄宝阳 摄)

漫步在古城甲第巷,恍若穿越千年时光,芸芸古人擦身而过,或作揖告别,或登门恭贺,或市井叫喝。近见大厝落成乔迁,宾客满门;远见金榜题名,贺客不绝;忽然一阵炮响,走出一队百年喜丧队伍,吹拉弹唱,一路喧嚣尘上……

“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一语惊人,泉州西街的这条巷子因此戴上千年的桂冠“甲第巷”。甲第巷因唐代泉州科举登科第一人欧阳詹府第在此而得名。欧阳詹是隋代科举制度开创180年后泉州甲第登科第一人,为闽学鼻祖,誉为“闽文宗”。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为其府第题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如今,欧阳先生的府邸已不复存在,人们在其故居的大致范围内修建了泉郡甲第宫,宫旁立碑为记。遥想1200多年前(唐贞元792年),欧阳先生春秋鼎盛,与韩愈等诸名士同登进士龙虎榜,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意气风发!从此,文化的薪传不绝,如倒映在这条巷河孕育闪光的星星,温陵城存续了千年的文脉,激发历朝历代多少士子戴冠摘星……

巷中106号是“翰林第”庄氏故居,大门前一副醒目的白灰底红砖雕对联映入眼帘,楹联题“为善最乐,在福则冲”,这对联是由道光年间进士并入翰林院的庄俊元手书,旨在教导子孙应以作善为乐,在人生得意时要冲虚平和不骄傲。“积德之家必有余庆”,谨遵家训的庄家人才辈出:庄丕唐,近代新加坡著名侨商,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庄升俦,新加坡著名侨商,捐资兴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庄长恭,曾任台湾大学校长、泉州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串闪耀着熠熠星光的名字,续写着文化脉搏。

边巷粘氏古宅大门前,那副对联“世系溯金元而后,家风承邹鲁之遗”,浓缩了一段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与汉民族、汉文化融合的故事。遥想粘氏一世祖、金国第一悍将完颜宗翰,当年叱咤风云,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后人竟在东南一隅,在“海滨邹鲁”的泉州,中进士,办私塾,耕读传家,安居乐业,这何尝不是在甲第文光、儒家文化熏陶下的造化。

支巷塔仔顶内,有座百年老厝“因斋苏大厝”,为旅菲华侨苏言福故居,苏言福是清末民初泉州知名慈善家,曾捐助平民小学(今泉州第二中心小学)、代表旅菲桐城公会协理花桥亭施药济民、认购福建省铁路建设股金等。老厝大门门扇上题有楹联一副:“喜哉宅依文锦,乐兮训垂武荣。”“文锦”二字,指的正是“文锦铺甲第境”;“武荣”二字,则说的是泉州古地名“武荣郡”。苏家以居住在泉郡甲第境内为豪,接受并践行儒家文化仁善之举。文化这条河流滋养人的肌肤、心性、修为。

还有那庄氏老宅门楣上的旋花门簪“户对”,巷口许氏祖厅屋顶的那只生动的挡煞避邪兼具预报天气的“风狮爷”,诸多古厝上精美的小物件,皆是文化符号,泛着深邃的文采,让人流连忘返……

走过甲第巷,走进泉州厚重的精神世界……(李伟)

征稿

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稿件和线索刊发后,将寄付稿酬。

--> 2023-12-22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0081.html 1 甲第文光耀古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