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遗产城市泉州,山海交融,各领风骚。九仙山的神韵气息,与犹如仙境的景象,带给慕名而来的人们灵魂上的惊醒和震撼。
山上有一个弥勒洞。山中的洞,一尊弥勒佛盘腿而坐,据说建于唐代。弥勒前有个香坛。弥勒佛像由一块巨石打造,全身圆润光滑;衣袖则十分宽大,向下垂着,宛如一面高墙,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沧桑之感。“容天下难容之物”,弥勒佛圆圆的肚皮与咧嘴的大笑,传达给人的感觉,是语言形容不出来的。沈从文曾说:“正如同小时候看彩虹,多好看,可说不出。”我们在这天地佛性之中,享受得已够多了。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山中的云,就如词中的春一般,只能远观,却无法控制它。云海,我也只有幸见过一回,便是在九仙山上。一片片云如雾般,一层层的,又如海浪一样,布满了整个山谷,缓慢地、沉重地飘向谷口。它带给人精神上的冲击、灵魂深处的震动,有着一股庞大的力量。观者彼此的心灵中,都被一股庄严的情感流注浸润。此时此刻,人只能成为一个卑微、弱小、无力回天的观察者,在自然的艺术品前,我们的审美系统在更新换代。云,不久后飘然而去。山谷,沉默了,但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变得更加有灵性,仿若从沉睡中醒来。
九仙山上,是泉州乃至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其中,矗立着一座气象塔,气势苍沛,高耸入云,冲破了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云霄,带给旅行者猛烈的视觉冲击。高,实在太高了,必须把头向后仰到200度角,才能看清塔尖。它像一座天梯,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其面前,人如蝼蚁一般,不配入其法眼。这象征着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已能拥抱世界和苍穹,受人欺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九仙山的风韵,应好生保护,它让人反省过去,在其精妙的环境中思考,让灵魂觉醒,变得更有思考力,而非一具躯壳或是行尸走肉。这是山水的意义。(庄哲)
征稿启事
“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各地旅行爱好者、外国友人等,提供与泉州世遗的相关故事、文字、图片等,共同展示泉州世遗与人之间温馨美好的故事。来稿字数在800字以内,图片需注明拍摄者和图片内容概要,本报将择优予以刊登,或深入采访后进行报道。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kb@qzwb.com,或者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提供线索。请注明“我爱泉州世遗”征稿活动,提供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稿件和线索刊发后,将寄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