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3年12月29日

“泉”答卷 全力“拼”

——2023年泉州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回眸

中德科技论坛嘉宾参观信泰科技有限公司 (林劲峰 摄)

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开幕式开场表演《百鸟归巢》 (陈晓东 摄)

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表演 (张九强 摄)

泉州市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与会嘉宾们在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考察参观 (张九强 摄)

2023年泉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上,一批文旅项目现场签约。(陈起拓 摄)

首届泉州市金融产业大会上,泉州市县(市、区)、国企与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陈起拓 摄)

38家500强企业与泉州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签约战略合作 (陈起拓 摄)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 (陈小阳 摄)

首届“泉州人才节”启动 (陈晓东 摄)

2023年,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始终贯穿泉州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之中。

正月里,结合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泉州以一场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吹响“开局之年加油干”的冲锋号。

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断出政策、亮实招、抓落实、拼成效,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500强企业战略合作专场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泉州人才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金融产业大会……一系列大会、盛会彰显泉州作为。

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一系列关键词体现泉州担当。

□本报记者 蔡紫旻 王树帆 林书修 许雅玲 陈智勇 庄丹丹 陈凌鹭 吴宗宝 殷斯麒 吴丽娇 高慧子 通讯员 李霖颖

示范城

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吹响开年起跑号角

1月27日,2023年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政企齐聚一堂,共度“新春第一会”。会上,杰出企业家分享经验、更多实质性惠企政策发布、泉州民营经济研究院成立、优质民企项目签约、招商引才顾问受聘、纳税大户红榜发布,正在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的泉州,通过一场大会吹响了收心归位、开年起跑的号角。

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开放、绿色发展等内容,大会发布支持民企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为民营企业特别是泉州民营企业量身定制的《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第二个“1”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福建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N”是围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造环境”,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出台N项扶持政策措施。

政策赋能让泉州民营经济持续充满活力。这一年,全市经营主体突破150万户,连续十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勇争先

全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部署会:

“市领导+工作专班”

模式强力推进重点专项

1月30日,泉州召开“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动员部署会,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拿出争的意识、拼的姿态、抢的劲头,推动全市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在新福建建设中勇担当、做主力。

动员会上提出,打造“争先”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集中力量推进项目攻坚;完善“争先”支撑,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市县两级定期选评一批“担当者”,以典型示范引领干部担当作为。把“争”的成果体现到滚动实施、压茬推进专项工作上来。

将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轴主线。一年来,泉州组建工作专班,明确15个重点行动专项,采用“市领导+工作专班”模式强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好头、作表率,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进整体行动有力、有为、有效。

6月,为全力推进泉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石化产业指挥部三大指挥部揭牌成立,持续掀起激情燃烧、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热潮。

开先河

泉州市“携手500强企业 践行二十大精神”战略合作专场活动:

38家500强企业集中签约

总投资2219亿元

2月10日,以“携手500强企业、践行二十大精神”为主题,泉州市与38家500强企业举行战略合作专场活动,在全省、全市首开地方政府大规模、集中式与500强企业专场战略合作的先河。

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布局泉州13个方阵,将展开全域深度合作。其中,18家企业与泉州市政府签约,20家企业与各县(市、区)政府签约。38个签约项目覆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数字经济、健康养老、商贸物流等赛道,将成为未来发展新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这些企业在泉预计总投资2219亿元。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京东集团、百度集团、蚂蚁科技集团、科大讯飞、菜鸟网络科技5家企业,均为国内乃至世界级头部企业,将有效引领带动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当标杆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推出营商环境

创新突破八大专项行动

3月30日,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泉州部署了2023年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八大专项行动,解读首批“泉心泉意”服务企业若干举措、关于促进政商关系亲清统一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八条措施。

大会现场聘任了一批营商环境监督员,进一步动员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再出发,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丝名城”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泉州将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刀刃向内,改流程、转作风,打造民营经济的发展乐园。去年泉州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跻身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营商环境18个一级指标中,泉州12个指标被列为全省标杆,纳税、登记财产、劳动力市场监管、招标投标、政府采购5个指标居全省第一,分别较上年度增加9个、5个。监测督导结果显示,全市经营主体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所做努力认同度较高,8个指标的经营主体满意度较上一年度实现提升。

搭桥梁

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海丝泉州文学周:

世遗泉州与文学电影双向奔赴

3月22日至30日,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双周”)相继在泉州举办,这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创造性探索,并在艺术的不同领域间搭建起桥梁。在全国范围内,泉州第一次把编剧真正推上舞台,成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个创作基地。

“双周”盛会,主办方精心准备中国电影编剧论坛、电影文学之夜、“中国影协杯”年度十佳电影剧作推介、“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分享会、海丝泉州·当代文学之夜和“蓝星诗歌之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电影与文学在泉州深度联结、对话,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不仅表彰优秀电影编剧人才,激发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还将一批优秀电影作品深入泉州基层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展映,多位资深电影从业者走进泉州高校进行分享交流。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迎来阿来、苏童、白岩松、吕约、谢有顺等文学名家、文化名人、名刊编辑,他们通过采风与分享,进一步了解泉州、推介泉州;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落户泉州,“一带一路”文学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打造,文学之光与世遗之城交相辉映。

惠民生

泉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大会:

出台实施泉州市推动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健康无小事,医疗系民生。

4月14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实施《泉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会上,4家泉州市属医院与高水平医院签订了临床技术协作中心协议;7家市级医院分别与12个县(市、区)医疗机构共建“结对子”;首批19个名医工作室揭牌;首批52名泉州市临床学科建设专家受聘。现场还聘任了9位泉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泉籍名医顾问。

这一年,是泉州卫生健康事业走在前、开新局,健康泉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未来,我们将全力推进健康泉州建设,健全提升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健康上水平、百姓得实惠、医生受激励、医院得发展。

大联欢

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

全国16个剧种

拉开艺术盛宴帷幕

以“南戏”为媒,全国剧种联欢。4月27日—5月3日,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在我市成功举行。泉州邀请全国大部分南戏及古老剧种、艺术家齐聚泉州,进行各剧种代表性经典剧目展演和艺术沙龙探讨,是中国戏剧界的一次难得盛宴,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一次新尝试。

在为期7天的艺术盛宴中,提线木偶戏、南音、莆仙戏、梨园戏、潮剧、弋阳腔、昆剧、湘剧、柳子戏、赣剧、川剧、粤剧、蒲剧、瓯剧、高甲戏、打城戏16个南戏及古老剧种、14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及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30多位学术专家参与,举行了42个南戏及古老剧种优秀剧目曲目展演、5场南戏学术及表演艺术主题研讨会与沙龙活动,吸引了近两万名观众戏迷及中外游客观赏,是继1989年南戏学术研讨会后,中国最大规模的南戏展演与研讨活动之一,也是中国近年来,继江苏“昆山百戏”之后参演剧种剧团最多、参加研讨专家学者最多的文化盛事之一,对展现新时代戏剧艺术新成就、新面貌,促进中国南戏及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交流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谱新篇

中德科技论坛:

“制造大市”与“制造强国”

擦出“火花”

5月24日,因疫情而一度线下中断的中德科技论坛在泉州重启,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了新时代民间外交的新篇章。

本次论坛以“携手共创中德科技合作新未来:相互成就 共同发展”为主题,举办主旨演讲,召开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生命科学与新医药三个平行论坛,并组织中德两国嘉宾前往泉州市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企业、世界遗产点等地参观交流。

无论是从会场上到会场下,还是从科研院所到产业园区,从展示大厅到企业一线,中德两国嘉宾都在积极寻求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合作发展。而对泉州来说,在“家门口”承办此次盛会,让“制造大市”与“制造强国”擦出了更多“火花”。活动期间,德国嘉宾深入了解泉州辉煌灿烂的海丝历史及如今强劲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为泉州与德国在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升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侨力

泉州市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

71个侨商项目签约

总投资1195.11亿元

6月15日,以“聚侨共赢·筑梦泉州”为主题的泉州市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开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侨商泉商代表等近千人参会。

泉州向与会嘉宾重点推介了家乡的投资环境、泉州优品出海行动,现场签约71个侨商双向投资贸易项目,总投资1195.11亿元。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新开馆的泉州城市产业会客厅暨“国潮泉州”优品展示中心,参加文化遗产点现场参观、青年沉浸式实景嘉年华、泉州优品出海对接专场等系列活动。

此次大会搭建了海内外泉籍乡亲交流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推进海内外侨商泉商抱团发展、互利共赢,把世界资源汇聚泉州,把泉州声音传遍世界,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致礼遇

首届“泉州人才节”:

以最大诚意

奏响人才强市“最强音”

这一年,泉州以城市最高礼遇、最大诚意致敬人才。

泉城似锦,邀您来创。6月20日至26日,首届“泉州人才节”盛会举办,天下英才齐聚于泉州这座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为期一周的“人才时间”里,累计举办1场开幕式、13场市级配套活动、38场县级配套活动。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大咖、顶级学府学子不以山海为远,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共赴千里之约,奏响泉州新时代人才强市“最强音”。

这场全市最高规格、最高礼遇、最大诚意的人才节,再次彰显了泉州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姿态。回顾过去一年,我市各地各单位牢固树立“人才首位”理念,齐抓共管、同向发力,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1月底,泉州人才总数突破234万,全年新引聚人才超8万人;动态升级“1+1+3+N”人才政策体系,新推出技能人才“15条”,创新人才自主评价“配额制”,出台柔性引才、院士工作站暨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以及半导体产业人才、博士人才、卫生健康人才等政策专项,政策聚才效能不断发酵;我市引才聚才经验被中宣部收录为“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37个典型案例之一。

促共赢

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

《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倡议》发布

7月3日至6日,2023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在泉州举行。

来自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柬埔寨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纪录片制作人、导演、专家学者,相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在4天时间里,围绕纪实影像创作、中国故事讲述、跨文化合作等话题展开交流。一场场论坛的举行、一部部作品的展映、一个个项目的推介、一处处海丝遗产点的走访,不仅搭建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纪录片国际交流平台,更打开了世界观察中国、感知中国、记录中国的窗口。

开幕式上发布了《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倡议》,提出海丝国际纪录片大会是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纪实影像文化交流活动,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下,持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共同应对世界性的挑战,共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

可持续

“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50多位专家共商

遗产保护发展大计

7月25日,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两周年之际,“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来自中外世界遗产研究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共商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大计。

研讨会围绕“考古遗址的发展和未来”“世界遗产保护与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景观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世界遗产利用与社会民生需求”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激发活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化转化、创新性发展,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聚焦打造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目标,围绕让文化遗产本体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更充分的展示和更科学的利用,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共管、社会参与”的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景象再现宋元时期独特的海洋风貌,延续千年古城精气神。

重教育

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

公布47户“教育世家”

9月6日,泉州举行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尊师重教座谈会,向2023年度基础教育卓越贡献奖及特殊贡献奖学校、泉州市“教育世家”代表和社会热心教育事业人士(单位)等颁发牌匾。

大会上,市政府公布2023年泉州市“教育世家”,泉州市丰泽区第八中心小学魏珊祎家庭、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少颖家庭等47户家庭获此殊荣。泉州五中、晋江一中被授予2023年度基础教育卓越贡献奖;德化一中、永春一中被授予2023年度基础教育特殊贡献奖。

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计。泉州“教育世家”评选始于1991年,连续32年累计公布842户“教育世家”。

大融合

泉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签约项目39个

总投资423.12亿元

9月16日,2023年泉州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掀起壮大文旅产业火热浪潮,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实际行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

本次大会以“十‘泉’十美·共建共享”为主题,设“文旅融合、共建共享”发展大会、“文旅融合、泉州共建”推介研讨、“文旅融合、泉州共享”系列活动三大板块,包含“十个一”,即一场大会、一套政策、一批项目、一组专业对话、一场文艺展演、一次世遗之旅、一席宋元烟火家宴、一张文旅消费卡、一系列文旅展销、一系列配套活动,寓意着十“泉”十美。

会上,泉州市聘任首批19位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 39个文旅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423.12亿元。24个项目上台签约,包括7个酒店项目、6个旅行社项目、11个文旅基金及其他文旅项目,另有15个项目线下签约,并推出泉州“游”礼·7天畅玩卡以及获评国家级、省级称号的系列文旅产品。

组合拳

首届泉州市金融产业大会:

助推金融运行

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9月22日,近600位来自政产融各界的精英齐聚一堂,以“做大做强金融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泉州市金融产业大会召开。大会亮政策、提经验、促协作、畅交流,发出了泉州金融强音。

大会发布了“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体系,并集中签约了44个合作项目,总规模达19463亿元。首批9名“泉州市政府金融顾问”、12家“泉州市金融服务五星单位”获颁聘书和牌匾。泉州金融发展论坛、泉州基金投资论坛、“兴研说·每月星光”论坛同步举行。

今年以来,泉州出台了《泉州市关于支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泉州市鼓励金融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2份主文件及10份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构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政策体系。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泉州金融运行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55.36亿元,比增6.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4%。截至9月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27%,比上年同期提升0.49个百分点,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存增贷完成情况均超时序进度。

强驱动

泉州市创新大会:

“1+3+N”政策体系

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

10月17日,2023年泉州市创新大会召开,大会以“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智造未来’,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为主题,在泉州大地掀起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热潮。

大会推出“1+3+N”政策体系,拿出政策资金18亿元,配套创新基金超150亿元、天使基金5亿元,让企业家愿创新、敢创新、会创新。“1”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即推出《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工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专精特新企业倍增行动方案》等。“N”即围绕打好产业发展“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优环境”组合拳,出台12份新政策。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其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两年新增高企数量超过此前总和,总量达2362家,提前一年实现数量倍增。

面对面

“泉州企业家日”座谈会:

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

社会氛围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泉州企业家日”。2023年11月1日,我市迎来首个“泉州企业家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与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互动交流,共商高质量发展良策。

座谈会上,市领导向与会企业家解读了《关于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主文件及配套政策;《泉州市民企百强榜单》首次发布;泉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向全市企业家及商会发出“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倡议书。

当天,“泉州企业家日”的配套活动——“数字赋能·融合发展”论坛暨泉商同心沙龙(十一)举办,企业家、业内人士、商会代表、专家学者等分享了对人工智能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数字技术应用等的思考和感悟,为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和借鉴。

共赴约

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文化艺术与城市发展

融合的“泉州样本”

12月8日,以“多元文明、美美与共”为主题的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开幕。

参加本届海艺节的国家和地区达43个、艺术团体达52个;东盟十国驻东盟总部代表等16个国家的嘉宾,以及13个国家的海外侨胞代表受邀出席;近十个国家的80多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共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发展研讨会,碰撞智慧火花;众多中外南音、木偶、街舞表演团队掀起艺术大联欢;118个非遗项目通过网络达人、非遗传承人线上线下互动,形成没有围墙的非遗展;1600多名艺术家、专家学者、国际友人等前往泉州各地,游世遗、赏非遗、尝美食、品文化,由衷地表达对泉州的热爱。

海艺节前后,泉州城市的文化艺术浓度达到了巅峰。融合了美艺、美音、美展、美舞、美作的五大主题板块12项活动,从打破空间的围墙,到冲破形式的壁垒,再到突破年龄的圈层,让市民游客有源源不断的收获,向世界展示着文化艺术与城市发展融合的“泉州样本”。

--> 2023-12-29 ——2023年泉州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回眸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1326.html 1 “泉”答卷 全力“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