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许文龙 黄耿煌/文 CFP/图)明日就进入小寒节气。冬季主藏,看似寒冷干燥的冬季,却是养气色、养皮肤的最佳时期,也常常是一个人皮肤好坏的分水岭:善于滋养皮肤的人,经过冬天的捂一捂、补一补,就把夏天一不留神晒黑的皮肤养白回来,重新水灵灵。
《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肤“肤若凝脂”,庄子《逍遥游》曰“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肌肤的质感和光泽离不开“水”。毕竟“水”不够,则缺光泽、失弹性。
俗话道,“皮肤缺水,人老十岁”。怎么为皮肤补水、锁水,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美”,也关系到生活质量。泉州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黄小兵介绍,一到冬季,不少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皮肤就容易干燥、起皮甚至瘙痒难耐,严重时还会诱发皮肤疾病,或坐立不安,或难以入眠,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抑郁。因此,寒冬时节做好润肤工作十分重要。
皮肤是人体内部与外部的一道重要屏障,起到防止机体水分流失、抵抗环境中物理和化学性刺激物和微生物入侵的作用。冬季,人的皮肤容易干燥、脱皮,黄小兵分析道,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干燥寒冷,人体的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降低,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减少,水分流失较快,皮肤的含水量少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更不可忽视。随着年龄增大,人体皮肤会出现退行性病变,分泌机能减退,皮肤萎缩变薄,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失去润滑保护作用,皮肤更容易变得干涩。同时,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在干燥或寒冷的刺激下,更容易诱发皮肤瘙痒症。
科技手段的“加持”,也让人的皮肤水分更容易流失。为了御寒,人们广泛使用电热毯、地暖、热空调等加热设备,这增加了皮肤水分的蒸发。冬天洗澡,水温调得过高,会去除皮肤的皮脂,破坏皮肤水脂膜屏障,更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等;而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利尿剂等)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一些慢性病等基础病,没控制好,也会殃及皮肤。泉州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荣华分析,部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果没控制好病情就可能引发皮肤瘙痒。比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控制好,容易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神经受损,出现瘙痒症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刺激皮肤感觉神经,引起皮肤瘙痒;肝脏和胆管发生问题,导致血中脂质盐含量升高,血液中的胆色素增多,也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越挠越痒,让人烦乱不适。黄小兵指出,皮肤瘙痒症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晚上临睡前瘙痒难耐,容易失眠甚至彻夜难眠,长此以往会降低机体免疫力,甚至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不断抓挠会造成皮肤破损、出血,增加不适感,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慢性皮肤损害让皮肤更容易遭受细菌等外来因素侵袭,继发皮肤感染,诱发毛囊炎、淋巴结炎、疖、痈等一系列感染性皮肤病。
长期皮肤瘙痒,损害的不仅是皮肤,还会造成精神损伤,容易诱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残的行为,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情绪的不良因素之一。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皮肤瘙痒的老年人中,患有抑郁症的比例高达7%。
所以,冬季皮肤保湿补水,看似小事,却兹事体大。
(相关报道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