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以来,夜校受到不少年轻人热捧。1月2日,苏州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经过一段时间精心筹备,苏大夜校正式上线,29门课程“等你来选”。苏大“官微”正式发出后,12小时内报名人数达千余人。(1月5日《扬子晚报》)
苑广阔点评:现在很多城市开办的夜校课程,都被市民一抢而空,报名者以年轻人居多,“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夜校学员的共同心声。这些夜校课程既包括舞蹈、声乐、书法等兴趣班,也有机器视觉、ChatGPT等技能课程,以及非遗项目学习等传统文化,充分满足年轻人“学艺”需求。年轻人热衷上夜校,一来因为由政府机构开办的夜校,与商业培训机构相比性价比更高,二来通过到夜校学习技能,当成平时快节奏工作生活的有益调剂,扩大社交范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但目前大多数城市夜校由各地文化馆、街道社区等开办,在场地、师资上存在不足,招生名额有限。而江苏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场地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开办夜校,让更多年轻人报得上名、上得了课,有效扩大了社会受益面。期待更多国内高校顺应市民呼声,满足年轻人学习意愿,开办新时代夜校。
治理欺诈直播 保护老人
●近日在吉林长春,一名女子称母亲迷恋上一个人设为替老百姓办实事的主播,在对方直播间买了腕表、手机、项链、耳环等大量商品,还有一件标价好几万元仅售399元的貂皮大衣。女子表示十分无奈,母亲不信自己就信主播,不让买的东西也会悄悄下单。(1月4日中国新闻网)
徐建辉点评:“几万元貂皮大衣,只卖399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便宜”不能拣,但不少老年人被主播精心设计的虚假人设所迷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中见多识广,但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却缺乏足够清醒的认知和准确的辨识能力,容易被狡猾的骗子和无良商家算计,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在纷乱的直播带货中要如何保护老年人,防止他们被“精准营销”、恶意欺诈呢?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理性网购行为的引导,通过家庭培训、社区讲座、以案说法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识别套路陷阱,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直播带货生态治理,打击情感营销、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乱象,落实好直播平台、主播、商家三方的主体责任,让“围猎”收割老年人的欺诈性直播带货彻底无处容身。
1元丰盛早餐 盛满关爱
●1月3日早上7点刚过,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88岁的居民周以仓,在安禾·邻里餐厅就着小菜喝上了暖暖一碗粥,还吃了一个包子、一个鸡蛋,这些食物一共只花了1元钱,“现在的老年人太幸福了,整个社区就像是一个养老院。以前还要出门买菜吃早点,现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1月4日《宁波晚报》)
郭元鹏点评: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各地都在积极构建“老人友好社会”,关爱老人其实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引发的家庭居住方式变化,很多老年人独立生活,一日三餐成为难题,虽然有些老年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是个人就餐孤单寂寞。打造“邻里食堂”“老人食堂”“社区食堂”,不仅可以提供可口饭菜,还能让老年人在一起热闹就餐、交流感情,有效回应了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宁波一些小区食堂提供的“1元爱心早餐”,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由社区增加开支来提供就餐补贴,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因习惯节约而吃剩饭剩菜影响健康的问题,让老年人深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设健康副厂长 送医入企
●昔日要去医疗机构挂号问诊,如今在工厂上班就有医生上门出诊。近来,广东东莞刮起一股健康风,生产车间办起健康讲座,工人排队接受特色诊疗,这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生当上了“健康副厂长”。截至2023年11月底,东莞共为817家企业配备517名“健康副厂长”。(1月6日《工人日报》)
廖卫芳点评:当前,不少企业员工对自身身体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往往是“小病挺、大病拖”,而且生活方式也不健康,不利于员工及早发现身体疾病。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企业员工中有60%处于亚健康状态,诸如过劳猝死、加班抑郁症等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时有发生。此次,东莞为全市817家企业配备“健康副厂长”,是送给广大员工的一份“健康福利”,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健康关爱”。这些“健康副厂长”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到企业提供健康讲座、健康义诊、急救培训、职业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控、基本保健服务、应急事件处理、爱国卫生运动等8项免费服务,让员工足不出企就能享受到各种健康福利。更重要的是,企业设“健康副厂长”之举,以“员工视角”搭建起双向沟通桥梁,让广大员工拥有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这种多赢之举值得点赞、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