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1月11日

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瑰宝

市检察机关在草庵公园龙泉书院召开听证会,进一步推动草庵守护工作。

世遗之城泉州,有“藏宝之城”美誉。全市文物多达数千处,其中,国保、省保单位148处。近年来,泉州市检察机关以使命和担当,聚焦守护“自然生态无价之宝”和“历史文化遗产人类瑰宝”,持续开展“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专项行动,助力泉州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融媒体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谢纯挺 文/图

茶香:

构筑文化传承的“防护墙”

一盏茶香,千年传承。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2022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检察机关应该如何扛起责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具有茶乡特色的宝贵历史文化?安溪县人民检察院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在实践中探索和强化“公益诉讼+行政履职”协作配合模式,推动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用法治力量筑起茶乡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防护墙”。

坐落此处的映宝楼、聚斯楼和泰山楼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应着近现代中国二十余个老茶号,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属于安溪县铁观音茶文化的载体。检察官在摸排中发现,由于缺乏妥善管护,文物点内堆有易燃杂物,甚至还存在使用大功率茶叶机械等情形,该院遂向相关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部门当即采取措施,在排查隐患后逐项整改,动员住户搬迁大功率制茶电器设备、清理杂乱电路电线,并争取资金350万元用于安溪土楼消防工程建设。

在督促检察建议落实的过程中,安溪县人民检察院牵头设立护宝观察点,推动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常态化开展文物保护巡查工作,共同保护文化遗产安全。此外,检察机关还联合茶学院开展共建调研安溪茶文化保护现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助力检察机关充分履职保护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2022年12月,安溪县出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管理办法》,在文化遗产受侵害时检察可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明确写入其中。

古桥:

共建共管凝聚护宝合力

在泉州,有句耳熟能详的话,那就是“一桥架南北,一江拥两岸”,“一桥”指的是洛阳桥,“一江”指的是洛阳江。发源于洛江罗溪的洛阳江,蜿蜒而下,途经两岸的洛江、惠安、泉州台商投资区。

“几年前,我们在开展湿地保护巡查时发现洛阳桥周边的湿地保护缓冲区违法堆放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亟需尽快整治。”洛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回忆道。

该院当即组成办案组,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责任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一方面集中清理建筑垃圾,并在缓冲区设立警示牌,提醒制止倾倒垃圾行为,同时另选三处临时堆放点;另一方面推动相关部门着手推进入海口排污改造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工作正值“申遗”期间,改造项目组探索以“绣花功夫”整治古街污水,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微创”改造污水管道,截流引入主管网,解决古街污水直排问题。

改造顺利完成,该院持续跟进,与当地多部门共同制定长效工作机制,成立“联合监督协作”小组,合力改善河口湿地周边生态环境。在多方推动下,当地政府先后投入千余万元整治该处,建成占地110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法治教育于一身的红树林湿地健康公园。

“洛阳桥横跨惠安县和洛江区,它的中轴就是两地交界线,交界地带容易滋生执法‘盲点’,跨区域违法行为也让执法人员大为头疼。”泉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向记者介绍道,针对此问题,在市人民检察院推动下,惠安、洛江两地检察机关召开两地联席会,共同会签协作配合文件,同时,联合两地多部门共建共管,建立“跨域两院护宝联盟”,立足公益检察职能,凝聚护宝合力,构建起以洛阳桥为中心的“桥”“树”“水”“鸟”多维立体公益检察保护网,全流域覆盖洛阳桥周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伸监督触角,邀请两地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议题。

碧海:

推动诉源治理织就“保护网”

水质干净,沙质柔软,惠安海岸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如何守护“最美海岸线”?惠安县人民检察院有着自己的思考。

“我们以‘护卫泉州海岸线生态检察联盟’为依托,加强府院协作,探索跨域协作,聚合海洋保护合力。”该院检察长曾晓军表示。基于此,该院与县人民法院共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法官检察官工作室,探索建立起“1234”工作模式,扩大海洋治理“朋友圈”。

“得益于各方合力,我们成功办理的崇武镇簸箕湾岸线整治案,推动整治沿线建筑垃圾19500平方米,长效改善了岸线及周边环境。”该院办案检察官介绍道,该案是最高检部署“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后,泉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首起涉海公益诉讼案件,也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典型案例。

除了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环境外,该察院还把目光延伸聚焦到海滨旅游公共安全上。据悉,该院在对辖区内存在离岸流情况的海域进行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向沿海部分乡镇政府提出消除安全隐患的检察建议。

为推动检察建议的落到实处,该院组织召开诉前圆桌会议,邀请相关乡镇负责人、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相关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离岸流宣传方式、巡查救援等方面听取意见及困难,促进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模式。

目前,相关镇政府已在相关海域设置离岸流安全警示牌,并加大巡查和救援力度,同时督促责任单位增设救生绳、增派巡逻员,优化救援方式。在检察机关建议推动下,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完善:如今,泉州台商投资区公安分局已推动设置“一键求助”等相关设施,同时部署无人机动态守护于重点海域,开展水上机器人救生演练,救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 2024-01-1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3144.html 1 检察护宝:守护海丝名城瑰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