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姐弟俩同为母亲的亲生孩子,可母亲却偏爱姐姐,自从父亲去世后,这种偏爱更变本加厉。这些年来,母亲将他的工资贴补给姐姐,连他生病住院了都没有前去探望,这让他彻底失望。近日,H先生致电96339讲述他的成长故事。
母亲对姐姐很疼爱
对我则是经常贬低
此前,父亲常年在外省打工挣钱,母亲在家照顾我和姐姐。由于父亲的努力工作,我们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比较疼我,母亲则更疼爱姐姐。当时因为年纪小,我并不太理解母亲对我们俩的差别对待,只是认为母亲对我更严格。
在我6岁时的一天,我和姐姐一起到伯父家里玩耍,两个人在打闹时不小心打破了伯父最喜欢的花盆。姐姐便对伯父说是我打破的,伯父脾气比较火爆,当场就拿了一根棍子追着我打。父亲和母亲闻声赶来,父亲马上挡在我的前面阻拦伯父,母亲却在旁边火上浇油地说我在家就比姐姐调皮捣蛋,不好管教,让伯父好好教训我。
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因为事实并不是母亲说的那样。在家时,母亲总是要我事事让着姐姐,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必须优先给姐姐,而我却要帮忙做大部分的家务。在学习上,母亲也总是拿我和村里同龄人比较,说我的成绩没人家好,长大了肯定没有出息。姐姐的学习成绩也一般,但从未听到母亲拿她和其他人比较过。为了得到母亲更多的疼爱,我在她面前总是表现得很听话懂事,姐姐则比较骄纵。
我把工资交给母亲
母亲转手贴补姐姐
在我10岁时,父亲生了一场大病。为给他治疗,我们花光了家里积蓄。一年后,他撒手人寰。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只能出去打零工赚钱,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母亲的身上,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再也没在她脸上看到过笑容。
看到母亲那么辛苦,我和姐姐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希望减轻母亲的负担。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厂里当工人,第一个月的工资是一千多元。在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我心情无比激动,人还没到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我把工资交给母亲后,她欣慰的笑容和满意的夸赞。但当我自己留下200元,把剩下的钱给她时,她却很冷淡地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你堂哥也是初中毕业,他的工资可比你高多了。”
我一直以为姐姐同我一样,也是把工资交给母亲。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并没有要她的工资,还帮她办理了一张银行卡,让她自己把钱存起来。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母亲和姐姐在房间里聊天,姐姐向母亲撒娇要钱,母亲很爽快地说:“你弟刚交了工资,我等一下拿点给你。”后来,姐姐交了男朋友,每个月更是入不敷出。母亲干脆直接和我挑明地说:“你姐姐现在谈恋爱开销大,你今后的工资得贴补她。”我虽心有怨言,但也怕母亲伤心,只能默默接受了这种做法,直到姐姐结婚。
母亲不支持我创业
却愿意帮姐姐开店
2015年,我们家的地因被征迁补偿了二十几万元。当时我换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便想自己创业。但当我想让母亲把补偿款拿一部分出来借我作为启动基金时,她很不高兴地说:“我没钱!”在我的追问之下,她才说姐姐和姐夫准备开一家店,她拿了十几万元给姐姐,剩下的钱她已经存为定期存款,暂时取不出来。最后,她还冷嘲热讽地对我说:“你懂得什么创业?这些钱到你手上只会打水漂!”
前年,姐姐重新到外省开店,母亲也跟着去帮忙。去年年初,我刚好辞掉之前的工作,母亲让我到姐姐开店所在的城市找工作,这样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在店里帮忙。但是到了那里以后,我发现人生地不熟,很难找到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姐姐店里免费帮忙。几个月以后,我便回到泉州很快找到工作。
我工作时摔伤住院
母亲不探望不过问
去年下半年,我工作时不慎摔伤了腿,需要手术。我打电话给母亲,她说没办法来探望我,甚至还骂我活该,如果我当初留在外省帮姐姐,现在也不会摔伤。挂断电话后,她再也没过问过一次。别人生病住院都有亲戚来照顾,而我却孤独无助地躺在病床上。同病房的病人家属很同情我,纷纷给我带水带饭,帮我办理手续,陪着我熬过这段黑暗的日子。
外人都有怜悯之心,自己的母亲却如此偏爱姐姐,对我这么冷漠无情,让我彻底失望了。
(张小玲/整理 洪志雄/插图)
专家说法
在多孩家庭中,父母该如何平衡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对此,泉州城东中学心理老师苏华颖表示,父母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质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减少比较,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父母的管教重点应该是老大,让老大成为孩子之间的模范和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家庭内部关系的良性循环。此外,父母应该做有界限和成长型的父母,不把他们的负面情绪转嫁给子女,让子女成为家庭不良关系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