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近,有的长辈却多了一些烦恼。近期有网友反映“过年给孩子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压岁钱可能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要“压”垮老年人了。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榜。
□央广
压岁钱攀比现象
“压”垮老年人
近日,有安徽阜阳市民在网上留言称:“每年过年,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红包是必须的,可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由之前的10元、20元,涨到如今最低200元,甚至500元、600元。”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有同感:“自己父母生活在农村,年关将至,他们和不少老年人一样,会因为压岁钱感到压力。”还有网友表示,“现在给红包都是比来比去的,人家拿这么多,你拿少了,也不好看。”
对于网友的问题,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回复表示:“作为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之一,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不仅是一种‘年味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期许,但压岁钱过高,不但增加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攀比浪费现象。”
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民政、妇联等单位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农村群众树立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借鉴推广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节约,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
畸形攀比 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慧丽指出,农村畸形的攀比现象,造成压岁钱和老年人的收入不均衡,给老年人增加很大经济压力和烦恼,也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需要治理。
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其中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如陕西400元、贵州300元,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福建与广东两地,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元,而广东省的数字竟只有50元,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多地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群众合理送压岁钱,将“压岁钱”不变味纳入村规民约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身边有攀比之风,也有一些人坚守自己的原则,黄先生就表示,家里的孩子过了三岁就不给压岁钱了。何慧丽表示,我们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压岁钱的本意,除了引导和倡议,还可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
年味不可变味儿 压岁钱该回归本意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有“压岁钱压力”,但也有网友表示,量力而行,没必要死要面子。还有网友表示,现在过年会给老人压岁钱,压岁钱该回归本意,别让攀比给老人平添负担,别让孩子卷入大人的“人情债”。
“压岁钱”原为压“祟”,是我国过年的传统民俗之一,承载的是长辈对孩子的祈愿、祝福。近年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其中不乏身不由己,随行就市地“被卷到”,在一些地方,过高金额的压岁钱不仅成为很多人春节回家的“心病”,对以养老金为收入来源的普通老人而言,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年味儿不在于有没有红包往来,亲情更不在于红包厚度,年味不可变味儿,压岁钱该回归本意,别让攀比、计较给家长和老人平添负担,也别让孩子卷入大人的“人情债”,甚至学会盲目攀比和“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