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周边控烟 要动真格
●经媒体联合控烟部门多次呼吁,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备受学生及家长关注的校园门前吸烟问题有明显好转。但记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北京市不少学校百米范围内仍有售烟点。(《北京日报》1月20日报道)
戴先任点评:根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及其周边100米内禁止设置烟草制品销售网点。而2021年中央印发《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21年版)》,其中实地考察测评项目针对“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专门新增“中小学校:校园周边200米内无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的要求。校园周边禁烟红线不管是100米还是200米,在一些地方都没有得到有力落实。校园周边“禁烟战”要打响打实,要“除烟务尽”。学校周边控烟不能陷入“拉锯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吸烟率仍然高企,要遏制这一现象,还是要加强对卖方市场的管理,加大对向青少年售烟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守牢校园周边的禁烟控烟红线。不能再让烟草销售点成了蛊惑与怂恿青少年吸烟的“据点”,成了未成年人吸烟现象的“痛点”与“难点”。
“无需餐具”选项 岂能失灵
●“这个‘无需餐具’的选项,似乎有些‘鸡肋’,即便我选了它,送来的外卖中还是会有餐具。”《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多地消费者点外卖时,“无需餐具”选项大多失灵——即使选了“无需餐具”,商家也照送不误。(《成都商报》1月20日报道)
何勇海点评:随着外卖经济飞速发展,一次性餐具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成为社会环境的沉重负担。因此,自2017年起,相关外卖平台设置“无需餐具”选项,消费者在点餐时必须选择“需要餐具”或“无需餐具”。该举措旨在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可行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然而7年时间过去,“无需餐具”选项大多失灵——即使消费者选了“无需餐具”,商家也照送不误。整治“无需餐具”选项失灵,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广泛宣传“环保单”的好处。相关部门、外卖平台、商家应通过积极宣传倡导,让“无需餐具”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平台要严格监管商家,畅通反馈渠道,重视消费者的评价,以消费评价倒逼商家主动保障“无需餐具”选项发挥作用。
家长辅导作业 多些耐心
●日前,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上演一场生命“狂飙”战:连云港市东海县一名37岁的宝妈,因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到“心裂”!所幸的是,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已转危为安。(《扬子晚报》1月20日报道)
叶金福点评:据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因情绪激动而突发疾病的事例屡有发生。笔者以为,对于这起家长辅导作业被气到“心裂”事件,人们应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别让类似危险事件重演。一方面,家长应学会“情绪管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既是一次亲子教育的契机,又是一次“教师角色”的扮演,这样的过程理应是和谐而温馨的。另一方面,家长应学会远离“教育焦虑”。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尤其是作业辅导方面,有的孩子“一点就通”,有的孩子却“不可教也”,这其实很正常。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不妨多些“心平气和”,少些“情绪激动”,多些“耐心细心”,少些“暴跳如雷”。如此,类似辅导作业被气到“心裂”这样的危险事件才不会屡屡重演。
挪用儿子钱款 理当返还
●一般而言,父母保管未成年子女的民事赔偿金和压岁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将保管的钱挪作他用,子女能要回来吗?近日,北京通州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儿子成年后,起诉父亲索要残疾赔偿金和压岁钱的案件。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由老王付给儿子小王80万元,父子矛盾最终得以化解。(《北京青年报》1月21日报道)
李健点评:按照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也应享有财产权。小王因医疗事故获得的赔偿金,属于小王的个人财产。《民法典》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权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财产。”这就意味着老王造成了小王财产的损失,同样要承担责任。虽然老王作为监护人,有权利替未成年人小王保管其财产,但是,财产毕竟是未成年人小王的,而非老王所有。父亲挪用儿子赔偿金被法院调解返还的警示意义,在于亲情是亲情,法理是法理。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