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将至,我也将迎来花甲之年。回忆童年过年的事情,记忆犹新的便是我们惠安东部地区特有的“叫新人”习俗。
早年,惠东地区有“早婚晚育”“长住娘家”的陋习。女子结婚之后,每年往往仅在春节、清明、中元、冬至,才能回夫家。由于平时丈夫基本在外谋生,唯有在这几个重要节日才大概率会回家,夫妻才有机会再见面。而春节,更是这几个节日中最重要、相聚时间最长的。
每逢除夕夜,本是一家团聚、享受大餐的时候。但是许多家庭却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嫁过来的女子,我们习惯叫新人,未生孩子前都这样叫。丈夫家一般得派一位小姑到大嫂家邀请,不然,新人是绝对不会自己来夫家过年的。而新人见到夫家来请,却先是避而不见,非得让小姑子等上几个小时,大多硬要拖到半夜才肯到夫家。有的小姑天黑害怕,都急得哭了,新人才会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跟小姑子回去。我大姐给堂弟介绍了一位同村的女子成亲,过年还是如此。往往在我们一家要吃团圆饭的时候,叔父来说新人请不来,要我父母再派一个女儿去帮忙叫新人。这样一来,我们一家的团圆饭就被迫中断,我的姐姐就得去帮忙叫新人,大半夜才回来。
新人到了夫家,因为陌生,一般也不敢再吃饭,如果有同村嫁到附近的或认识的,就会找个理由互相串门。那个时候,点的是煤油灯或蜡烛,乡村还没有通电。晚上出门,拿着手电筒。新人往往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交流信息,就是不回夫家。而丈夫则往往喜欢找哥们玩,也是半夜才回。
我们这边还算好,小岞、净峰东部的“海墘查某”,除夕夜更是害怕弄坏了自己头上戴的要花两三个小时才完成的头髻,整个晚上都是蒙着头,用头巾将自己包得只露出眼睛,一夜坐在床上,也不敢睡觉。大年初一天刚亮,新人就急不可耐地逃回家,就像是被绑架走的一样,初一晚还得再叫才回来。
如今的惠安早已移风易俗,新人大大方方和丈夫一家一起吃年夜饭大餐、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再也不用躲躲闪闪、怕人看见了。也再不会出现小姑在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时候,去大嫂家“叫新人”一等数小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