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更迭,转眼龙年即将到来,今天已是腊月廿二。
每近年关,不论身在何处,通常都会被周遭年的气氛所感染。虽然客居他乡,依然承袭了闽南老家腊月廿四“筅(xiǎn)尘”的传统习惯,年前必做大扫除。如今,人们基本住上楼房,明窗净几。“筅尘”更多是拆洗窗帘,丢弃一些旧物,再添置一些非实用但养眼的物品。至于打扫卫生,包括擦窗、清洗油烟机等,都会请专业的保洁。但我却时常怀念儿时全家齐动员的“筅尘”时光,那时住在晋江青阳老街的旧院子,记得母亲会用扫把头扎在竹竿上,做成长长的掸子,她扎着头巾仰头清扫屋梁灰尘的样子,在我印象中居然美得像一幅画。而家里木大门是可以卸下来的那种,撒上洗衣粉,在水龙头下用硬刷子刷得泛白,非常有成就感。我总是承包擦地板的活,最喜欢趴地上,将方形红砖一块块洗出胭脂色,喜滋滋看着透过窗棂的阳光,将光斑映在胭脂红上,把整个屋子烘托出满满的暖意。几十年过去了,这份温馨感仍让我记忆犹新,深深怀念。
说到年,自然是绕不过美食。这些年,走过山南海北,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却总还是最想念妈妈的味道。每到年关,母亲会蒸寓意发财、发家、发好运的发糕及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年糕等各种糕粿,仍记得那些桃木做的木制模具,雕着寿、桃、福、鱼等好看的图案,很让人爱不释手。母亲还会炸各种油饺、海蛎丸子、醋肉、芋头和鸡卷,最拿手的鸡卷在我味觉记忆中一直是不可替代的最执念的“妈妈的味道”。
置办年货是项大工程,自小就喜欢跟随母亲去菜市场感受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喜欢听大人的碎碎念,要买鱼,表示年年有余;要买芋头做甜芋泥,寓意富裕;还要买蚶,蚶壳形状像古代银子,象征金银万两等等。过去的年夜饭用的是特制的火锅围炉,烧的还是木炭,一家人围着,锅汤沸煮、香气缭绕,有特别的烟熏火燎热闹气。那时候,春晚是必看的节目,孩子们也是在嬉闹中守岁,等待着长辈们发放红包。直到零点钟声敲响,烟花爆竹此起彼伏绽放,才算完成“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祈福使命。
曾经传统的热闹年味,随着时间推移,也在一年一年发生改变。年轻一代开始掌家,或忙于工作,或担心父母劳累,有的将年夜饭安排在酒楼,美食制作少了参与过程,年味相比起过去,确实失了几分古朴的乐趣。
甲辰龙年是六十年一轮回的特殊年,辰龙具有灵动、高贵、智慧、尊荣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里,龙本身也象征着力量、权威和荣耀。为迎接龙年的到来,我已精心挑选好了对联,也决定自己备食材,再凭记忆复制母亲的厨艺,做一桌丰盛的闽南式年夜饭,让客居外乡的全家,感受一下我念念不忘的家乡年味。
幸运有“妈妈味道”的记忆。是的,年是亲情,是爱和感恩,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我希望能用我的方式,将这份接地气的浓浓爱意扩散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