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01日

屏蔽杂音

□彭耕耘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龙年春节临近,在外奔波打拼的人们,想着回家过年。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一起分享一年来的成就收获、趣事乐事。为了父母少操心,不少儿女就算在外事业受挫,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也都笑着告诉家人自己一切都挺好的。当父母年纪大了,已经很难再给子女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如果子女回家抱怨、吐苦水,只会让父母徒增烦忧。子女有意识地屏蔽一些负面信息,只展示自己健康快乐的一面,也是孝道的体现。

类似这样替长辈过滤信息的事例,并不鲜见。据河南大象新闻报道,抗美援朝烈士曹守天牺牲后,其战友担心烈士年迈的母亲承受不了打击,就瞒着她,以曹守天的名义,定期给母亲写信,并寄来钱物。这一善举整整坚持了21年,直到老人安详辞世。战友冒充儿子写来的一封封贴心书信,无疑对老人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海量庞杂的互联网信息和灵活多样的网络社交手段,令人欲罢不能。信息多了,有时反而是一种干扰。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学校不得不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会设置信号屏蔽,防止与会人员分心。屏蔽信息、过滤杂音,成了保障专心专注的必要手段。

在职场,有助于提升工作技能的信息多多益善,而那些飞短流长,传播八卦、小道消息乃至他人隐私的信息,则会对工作、团队和谐融洽及单位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传的不传。”这条职场守则,既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也是为了减少不实信息的滋生,同时还是为阻挡负面信息筑起防火墙,帮爱岗敬业、专注于事业的员工,屏蔽杂音干扰。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生活中不乏喜欢搬弄是非的人,走到哪,就把负面情绪、负面信息带到哪。“某某说你的坏话”“某某在背后嘲笑你”“某某在传你的绯闻”,他们咬耳朵悄悄说的这类真真假假的信息,相当于把情绪的病毒及心理疙瘩植进别人的心中。若能看到病毒发酵扩散,当事人气急败坏,争锋缠斗,闹得不可开交,他们正中下怀,捂嘴偷着乐。明智者,对此要能辨析及主动屏蔽之,对这种负面信息,漫应之,一耳进一耳出,或置若罔闻,当是最好的办法。

据《宋史》载,宋朝名臣吕蒙正刚当上参知政事时,其贫贱出身受到同僚鄙视。有次上朝时,有位官员隔着廊帘看见他进来,就用讥讽的口吻对他人说道:“寒窑出身的穷小子,也有资格参与政事?”语气中满是不屑。与吕蒙正同时进宫的官员都听到了,但吕蒙正却恍若无闻。与他交好的官员气不过,想过去驳斥对方,却被吕蒙正拉住了。下朝后,好友还为此事愤愤不平,说真该记住那个人是谁,以后给他好看。吕蒙正却说,如果我知道是谁说我坏话,则终身不能释怀。那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而且他认为,我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能有什么损失呢?吕蒙正就是有意屏蔽了会影响情绪、妨碍自己公正履职的负面信息。其雅量不仅当时受人称道,在后世看来也是值得学习的。

--> 2024-02-01 □彭耕耘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6811.html 1 屏蔽杂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