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02日

“暖心站点”莫让人“寒心”

□吴志明

近日,读者李先生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爆料,市区个别“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经常锁着不开放。1月3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李先生爆料的泉州市丰泽街中银大厦一楼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只见站点大门锁着打不开,窗户也打不开。东美菜市场附近的服务站点大门也是关着,走近去推,门可以打开。在西街升文社区“党建+”邻里中心,记者看到服务站点位于邻里中心的一侧,但门无法打开,后经旁边摊主提醒,才看到邻里中心大门上挂着“开放中”的牌子,打开大门可直通服务站点。

记者走访发现,读者反映的情况真实存在:本是开放时间,个别服务站点却由“铁将军”把门。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是一件为民服务的大好事,可以为户外劳动者解决不少实际问题。如果经常让户外劳动者遭遇“闭门羹”,不仅发挥不了部门和户外劳动者之间“连心桥”的作用,还可能成为让人心里添堵的“堵心桥”。

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是城市的建设者、守护者,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挥洒汗水,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作出了贡献。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风里来、雨里去,却时常面临“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这些“关键小事”里藏着他们的急难愁盼。

2016年,全国总工会聚焦户外劳动者存在的现实需求和具体困难,下发通知启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服务站点解决的是户外劳动者最直接的问题,它不仅是一项爱心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关心呵护广大户外劳动者的有效载体,也是连接部门和户外劳动者之间的“连心桥”。

近年来,我市工会部门积极响应,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大批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以期给广大户外劳动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关爱。建设好服务站点,是对广大户外劳动者期盼的回应,是落实全国总工会相关要求、坚持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工作导向的具体体现。

不过,建好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只是第一步,把站点管理好、常态化开展暖心服务才是关键。如果确实有特殊原因不能开放,也应该在显眼位置贴出告示,让户外劳动者知晓。在当前寒冷的天气下,本该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温暖便利的服务站点却让劳动者遭遇“闭门羹”,且没有任何告示提醒。这暴露其后期运行管理中存在不足,不仅违背了建设服务站点的初衷,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寒了户外劳动者的心。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日常管理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我们希望看到,相关部门能够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共建共享共管,制定出具体的日常管理规定,明确具体管理责任主体、服务项目及服务公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建章立制,让站点运行更规范、更暖心、更可持续。

同时,相关部门可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对服务站点管理运维进行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出台服务站点动态管理、规范运行的激励文件,把共建单位对站点管理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内容,对经考核管理规范、职工满意的服务站点给予经费奖补,以此来调动共建站点服务职工的积极性。还可选树典型,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发挥实效;健全完善退出机制,对未按约定提供相关服务或不执行相关服务承诺的站点“把脉开方”分类处理,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整改的站点责令退出,取消站点资格、收回牌匾。

建设一个站、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建好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既是相关部门履职的“小切口”,也彰显着部门行为的大担当。要健全设施、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把服务站建好管好用好,确保服务站正常开放、设备设施功能完好,切实发挥服务作用,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打通服务户外劳动者“最后一公里”,让“小站点”释放“大温暖”,让户外劳动者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 2024-02-02 □吴志明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7040.html 1 “暖心站点”莫让人“寒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