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春节将至,餐馆的年夜饭预订异常火爆,还有一些消费者已开始购买食材,准备在家里做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与往年不同的是,不管是在餐馆还是在家里,预制菜都在“抢占”年夜饭的餐桌。年夜饭吃预制菜,对此你如何看?
本期嘉宾:江德斌、关育兵、王琦
选择更多样
□江德斌(职员)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家家户户都要团圆吃饭。按照传统过节习俗,一般要筹备良久,依照家宴人数,制定好菜品方案,采买各种食材,精心准备冷卤拼盘、荤素搭配等,虽费时费力,可人间烟火气息中的团团圆圆,令人充满喜悦。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思想认知和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年夜饭趋于多元化,在家做饭不再是唯一选择,外卖订餐、餐馆聚餐、厨师上门、预制菜等也成为可选项。
在这几种选项里面,预制菜所引发的社会争议最大,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难以接受预制菜占领年夜饭。预制菜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预包装菜肴,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等优点,消费者购买之后,只需简单加工即可食用,对厨艺欠佳的“手残党”来讲,预制菜是一个较佳选择。近年来,预制菜大举进军餐饮业,很多餐馆、酒店也在大量使用预制菜。
因此,年夜饭是否吃预制菜,本不该成为问题,这完全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应由消费者自主决定。如果消费者不愿意花费时间准备菜肴,又想在家里吃年夜饭,完全可以选购市场上的预制菜产品,一些品牌厂商、酒店推出的家宴套餐,品质有保障,价格也实惠,还是不错的。
预制菜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餐馆需要做好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筛选优质供应商和产品,确保预制菜采取冷链运输,保障产品安全无虞,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上桌应告知
□关育兵(教育工作者)
预制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在人们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对于不会做饭的人来说,预制菜上桌年夜饭,既省心省力又可以享受美食。
只是,越来越多的饭店、外卖餐饮经营者开始提供预制菜品,但鲜有商家告知消费者。年夜饭入口的饭菜是现炒现做,还是预制菜品?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困惑。
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预制菜的口感也日益得到改善,但预制菜和现炒菜之间仍有差距。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饭店、外卖而不在家“开火”,就是想享受现炒菜的朵颐。
要在饭店、外卖中完全禁止预制菜并不现实,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但这并不意味着饭店、外卖在提供预制菜品上,就可以任性为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提供预制菜却不告知,意味着商家并未明确告知菜品的真实情况,这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还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权是建立在知情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的,如知情权无法保障,对应的“年夜饭是否吃预制菜”的基础就不存在,选择权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商家是否选用预制菜品,或是商家的自由,但明确告知消费者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品,却是商家无法逃避的义务,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现实需要。
安全是关键
□王琦(职员)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夜饭成为家家户户的重头戏。与往年略有不同,预制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逐渐“抢占”年夜饭的餐桌,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现象不仅反映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折射出餐饮消费的新趋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追求高效和便捷。预制菜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将繁琐的烹饪过程简化为简单的加热或烹饪步骤,极大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预制菜无疑为那些既想享受家庭团聚又不愿在厨房中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选择。
预制菜的火爆也伴随着一系列争议,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食品安全存疑。在年夜饭这样的特殊场合,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关乎人们的健康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加强预制菜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目前,预制菜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准入门槛,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预制菜行业标准,明确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要求,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美味的年夜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