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已是农历初八,年已过,心难收。上班族们嘴上说着加油努力,身体却很诚实:早上起不来,醒后精神萎靡,想打起精神上班,却感到颈肩酸痛、脾胃不适、眼睛酸涩……
这些随着假期结束凸显出来的症状,就是“节后综合征”。它们是你在假期大鱼大肉、开怀畅饮、晚睡早起、通宵玩耍、麻将电视手机玩不停等不规律不健康生活的代价,也是在告诉你,该给“过劳”的身体减减负了。
那具体怎么为不同部位“减负”呢?本报请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崔闽鲁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的方法。 □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孙灿芬/文 CFP/图
脾胃不适 饮食清淡别“全素”
每年春节前后,消化门诊人满为患,因胃胀、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各种肠胃不适症状就诊的人很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崔闽鲁介绍,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们相为表里,就如现代医学说的消化系统。胃主收纳,脾主运化(即运输化生)。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运化,把食物中的精华转化生为气血,供养全身,提供动力。
所以脾胃失和,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胃均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无论春节期间还是平时,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脾胃,三餐不定、暴饮暴食、贪食生冷、久坐少动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脾胃不堪重负,临床多以上腹不适、饱胀、胃灼热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出来。
缓解办法:崔闽鲁分析,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需辨证施治,多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增加山药、小米等食物的摄入,以强健脾胃功能;如果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易怒、易生气,经常出现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情况,更应当注重情绪的疏泄,多服用白萝卜、佛手、莲藕等食物,以达到宽中理气的功效。
节后首先要控制饮食,多吃清淡宜消化的食物,最好以谷类粗粮为主,同时调配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多喝粥和汤,蔬菜最好生灼,或做成蔬菜粥和汤。这样不仅能补充足够的纤维素,而且利于排毒,让紊乱的胃肠休息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粗茶淡饭大量吃和全“素”的做法同样对胃肠道不利,还会造成新一轮的营养失衡。
对于“吃得多,动得少”进而导致的食积,可以多吃一些山楂、麦芽等食物促进消化吸收,达到消食导滞的目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则需根据具体病症治疗。
当以上食疗调理一段时间,仍不能缓解病状时,要积极寻求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调理脾胃、治疗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药物。
颈肩腰痛 提拿按摩十来次
长久坐姿不当导致的颈肩腰痛是节后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苏齐介绍,春节期间返乡、走亲访友、自驾游玩,免不了较长时间坐车或开车,颈椎、腰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造成肌肉痉挛、僵硬,出现颈肩痛、腰痛等症状。
同时,长时间坐着打麻将、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也会导致颈肩腰痛,严重者可出现手麻、腿酸痛等症状。带着这样的身体返回岗位、课桌前,疼痛就容易“爆发”。
缓解方法:苏齐介绍,肩颈痛时,可提拿颈项部、肩部10—15次。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住颈项部或肩部肌肉,先将其捏住并提起,然后松开,反复进行,以局部酸痛但能耐受为度。
腰痛时,可搓腰骶部3—5分钟。坐位,用手掌掌根或小鱼际着力于腰骶部两侧皮肤,自上而下快速往返搓动,可以使局部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睡眠障碍 停止熬夜适当午睡
熬夜打牌,看电视等,一些人在春节长假里“放松”过度。生物钟被打乱、忘记昼夜节律,会引起睡眠障碍,也会引起身体疲劳,同时导致情绪出现问题。
苏齐指出,当大脑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兴奋状态,又回落到节后相对平静的状态时,会不适应,容易引发焦虑、神经衰弱,出现不愿意走出过节状态的情绪。
缓解方法:苏齐介绍,中医认为,11时到13时之间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哪怕起得晚,吃了午饭后,也要小眯一会儿,30分钟即可,可让精力尽快恢复。晚上11时到夜里1时之间,是“肝经循行时间”,晚上11时前就寝效果最好,可以减轻营养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达到养肝的目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停止熬夜、适当午睡”。
眼睛干涩 闭目休息转眼调节
春节放假时间充裕,不少人机不离手,追剧、手游、抢红包、看视频,沉浸在刷手机中一发不可收。长时间紧盯着手机屏幕,眨眼次数会明显减少,引发眼睛干涩不适,就容易形成干眼症,甚至导致角膜炎或结膜炎。
苏齐认为,眼干的情况在节后常见,原因就在于不规律的生活、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及含水量较高的食物、长时间的使用电子产品等。由于这些问题诱发的眼睛干涩、发红往往还不一定就能确诊为干眼症。干眼症是一种慢性综合征,并不是眼睛干涩就一定是干眼症。
除了眼睛干涩,长时间近距离不间断用眼,眼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会造成眼部疲劳。
缓解办法:要注意重新恢复生活规律,避免熬夜,注意饮食均衡。用眼时注意避免疲劳,用眼1小时远望5—10分钟让眼睛调节休息一下。闭目时可有意识地转动眼珠,先顺时针再逆时针,可有效放松眼部肌肉,改善视疲劳。
睑板腺按摩可以疏通睑板腺,将阻塞的分泌物挤出来,使睑板腺的分泌变得通畅,这样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又可以重新覆盖到眼睛表面,从而改善眼睛的干涩。
苏齐表示,还可采用热敷的方式,改善眼部周围血液循环。如果手边没有适合的热敷工具,可以双手相互摩擦,使手掌发热,然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双眼之上,反复操作5—10次,使眼部有温热舒适之感。
本期
医学指导
苏齐 泉州市医药研究所原所长、中医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实践及医学科研与教学工作。对以科学、全面的观点看待和运用养生方法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疑难病症有较成熟的诊疗经验与独到的疗效。
崔闽鲁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全国、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脾胃病、肝病,对HP感染相关疾病、慢性胃炎、溃疡病、结肠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