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古人虚构出来的瑞兽,但龙文化却真真切切存在了数千年,以生肖属相、龙王崇拜、民间习俗、工艺美术等形式流传,龙文物亦是蔚为大观。
在泉州,龙的形象几乎随处可见,往往不经意抬头间,龙就在眼前。
一般民居较少见龙的饰物,但如果您来到鲤城亭店杨阿苗故居、晋江五店市的朝北大厝、晋江安海西溪寮蔡家娇宅等闽南民居,应能惊奇地在螭龙斗拱、鳌鱼雀替等小木作构件里寻到龙。
晋江池店钱头村状元第的石雕,还有古代传说中形状像马的龙——“龙马”形象,构成了“龙马负图出于河”图卷。
走进晋江衙口的施氏大宗祠抬头仰望,陶制龙吻将进入视野;来到五店市庄氏家庙,可见螭虎窗上的“螭虎”,这也是传说中的龙子之一。
若您游览安海龙山寺、金井西资岩寺等国保单位,亦将偶遇弥足珍贵的“古董龙”。龙山寺有一对清道光年间的绿辉岩八角形透雕蟠龙柱,西资岩寺有一对元代花岗岩高浮雕蟠龙柱。而“双龙抢珠”“双龙拜塔”“双龙拜三仙”等造型的装饰,在泉州的寺、观、宫、庙中不胜枚举。
“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的教育愿景,“龙”成了文庙不可或缺的装饰物。在泉州府文庙,安溪、永春、惠安等县文庙都有蟠龙石柱,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的正面8根立柱均为高浮雕蟠龙石柱,为泉州境内文庙之最。
博物馆是寻龙的好去处,那里是龙文物的宝藏。走进泉州各大博物馆,可以近距离去感受一件件龙文物背后蕴藏的传奇故事和工匠精神。您或能遇见清末民初在泉州广为使用的酱釉堆贴龙纹高圈足盖罐、酱釉四系堆贴龙纹壶;能寻到唐代青铜龙首鐎斗、明代白玉雕螭龙纹带钩、清代木雕金漆龙纹板、民国木雕透雕龙纹雀替……
当您走进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参观时,或能穿越时空——遇见磁灶窑延续千年的龙纹装饰日用陶瓷。文物故事引人入胜,瞧,有一件穆斯林用于礼拜前净手的盛水器圣物——带“陈家工夫”铭文的绿釉龙纹军持,千年前从泉州港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千年后又回流故土,与尚未施釉的同款素胎龙纹军持重逢同框。还有一件磁灶窑最有特色的外销产品龙瓮,因在瓮肩或腹部堆贴蟠龙而得名,它的众多同款曾漂洋过海,在传入东南亚后身价倍增,甚至被印尼、文莱、菲律宾等国家的土著部落视为神秘圣物和财富象征,得到珍藏且世代相传。在菲律宾和北加里曼丹,部分土著居民还存在“瓮崇拜”的习俗,他们对龙瓮推崇备至,把龙瓮与圣物崇拜结合在一起,每年举行圣瓮节。
当我们漫步泉州古城,可邂逅精心设计的“十龙九子”生肖艺术装置,在晋江五店市也有五龙会聚的艺术装置……龙文化已成为泉州市民节日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