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1日

人喧月明灯如昼 又是一年元宵时

(CFP 图)

上元“长命菜”

□王东城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很多闽南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上元节”。

每逢元宵节,泉州到处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既充满着生机,又富有诗情画意。无论是一碗糯甜的元宵圆,或是满城的火树银花,又或是人群中威风凛凛的舞狮和优雅律动的踩高跷,都会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限。但我对元宵节的最深刻回忆,还是那道“长命菜”。

何谓“长命菜”?其实就是借用一道菜来传达“长命百岁”的祝福。那么,如何给菜赋予这种美好的寓意?就需要在处理菜时有所讲究,即整颗菜不进行切段处理,或是把菜切成长条状。简而言之,就是用长条形状的蔬菜来象征“寿命之长”,与“长寿面”的寓意有异曲同工之处。

“长命菜”所用的食材,一般选用莜麦菜、蒜枞、菠菜或芥菜等蔬菜。备菜时,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尽可能保留蔬菜的长度,避免菜叶、菜秆等部分被折断。若是选择莜麦菜,就要从莴苣上挑比较长的整叶摘下。如果是选择蒜枞和菠菜,就是将它们整颗拔起,只去掉根须,摘除黄叶和烂叶,之后整颗拿来使用。要是选用芥菜,则是把其叶子部分折下来,保留下整段的菜秆,洗净后再把菜竖切成长条状。

做“长命菜”的传统方式,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粗暴”的。通常是把蔬菜放到滚水里焯熟后再捞出来,或者搭配少量的花生油一起入锅热炒。在我的印象中,祖母烹煮“长命菜”时,不用猪油,只会用植物油来做搭配,或是直接用煮开的清水来烫菜。

“长命菜”的滋味中掺杂甘苦。由于所用的食材大多是现摘的农家菜,煮熟后放在嘴里嚼一嚼,能尝到清甜的味道,这些甘甜味中还带有微微苦味。若是烹煮时有搭配花生油,还能闻到浓郁的油香,整道菜吃起来既清爽又开胃,很下饭。如果是以水焯方式制成的“长命菜”,吃起来会带有几分苦味和涩味,美味值会大幅下跌,没有油脂的润滑,吃的时候喉咙里还容易发生“堵菜”状况,有时会让人咽得难受,甚至眼泪都被逼出来。每次看我吃水焯“长命菜”时的狼狈模样,祖母就会笑着说:“过年油别吃过多,吃点青菜,清清肠肚,身体会轻健,能长命啊。”

小时候,每年到了元宵节,我都要帮祖母做“长命菜”。虽然祖母没读过书也不识字,但我却觉得她很有学问,对许多传统文化都有所了解。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原来她都是在柴米油盐和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学到了这些知识。

岁月匆匆,步履如梭。我的童年早已飞速远去,但童年吃过的上元“长命菜”,却化成我记忆时空里的一颗小行星,轮回在我生命的四季里,总会在寒冷的春节里发光发亮,温煦我的心灵,陪伴着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元宵佳节。

踩一路精彩

□陈伯强

一年最闹是元宵,灯如潮,花如海,人如织。

踩街,无疑是泉州闹元宵的一个重头戏。踩街,自古以来都是泉州过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明代晋江人何乔远的《闽书》曾记载,“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妆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天,一国若狂”,足以见其热闹程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夜幕降临,明月凌空,商店门口挂着的各式灯笼亮了起来,街道两旁的树挂装饰彩灯也亮了起来。人们早已呼朋唤友,携家带口提着灯笼走出家门,一时间,整个泉州仿佛成了一个灯的海洋,一个光的世界。

“来了,来了!”只见车鼓队、舞蹈队、拳操队等表演队伍,伴着喧天的锣鼓声,跟着闪烁的彩灯一路走来,为大家送上了一场绚丽多彩的元宵踩街表演。你瞧,近处,是身穿红缎大襟袄的火鼎公婆手摇破葵扇,用长竹竿抬着一口烧得通红的铁鼎,伴随民间小调《十串花》的节奏,或快步飞穿,或缓步慢踱,踏着滑稽的舞步,做出种种逗人动作,在长街中穿梭。紧随其后的是,一群身材壮硕的闽南汉子袒露上身,头上扎着草绳圈,用双手在自己身上拍出“啪啪”的声响,不到全身通红决不罢休,跟随拍出的节奏,他们还会做出下蹲或是如蛇摇摆的动作,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闽南迪斯科”——拍胸舞。不远处,还有一群身穿古代服饰的女孩们,她们手提着莲花灯,一边缓步前行,一边吟唱着南音曲目《直入花园》。在这之后,还有一条金灿灿的长龙逶迤而来,只见一位身着黄装,腰束红带的汉子,手举着一个“火球”,在长龙面前跳跃着,而长龙见状便直冲“火球”而去,扭动着尾巴,张开了嘴,似乎要将“火球”吞进肚中,这便是颇受欢迎的舞龙表演了。

你看,这时的街道两旁,早已经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有的人踮起了脚尖,伸长脖子,翘首眺望,像是在等待远航归来的渔舟。有的恋人们则紧紧拉着手,生怕被汹涌的人潮给冲散了。抬头一瞧,还会发现街上两旁的树上也蹲满了人,压得树枝吱呀作响。有的孩子会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一边看着表演,一边吃着糖葫芦,那个惬意模样,着实羡煞旁人。

此时,一朵朵烟花升空,混合着五颜六色的火光,在刹那间闪烁炸裂,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展现出极致的绚丽后,又转瞬沉寂于黑夜之中。还来不及回味,紧接着,第二组、第三组的烟花就次第升起,顿时街声沸腾,满眼繁灯华昼。

流光溢彩不夜天,鼓乐齐鸣乐开怀。街上是拥挤的人潮,天上是璀璨的流光。浩荡的人群,喧闹的街声,奔放的舞蹈,铿锵的音乐,共同组成了一首春节序曲,展现着泉州古城的繁华。

踩街,踩出了一路精彩,也写出了一城风流。踩街,既是泉州人的文化走秀,也是一场迎春的文化嘉年华,踩出了泉州人奔向新生活的坚定步伐,亦舞出古城人们爱拼敢赢的精神。

赏灯记忆

□张族浩

20年前,我第一次在泉州过春节。元宵节那天,在报纸上看到花灯展的新闻后,我对古城的花灯展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年的花灯展,设在老城区百源清池边的一条长廊上,从文化宫一楼到池边的廊道上都挂满了花灯。那天,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人们,将花灯展的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我才抬头看了几盏花灯,就发现情况不妙,因为赏灯的人太多,我感觉自己快要被挤爆了。当时被人群一路裹挟,我第一次真切体会了摩肩接踵的含义,反而淡忘了那些花灯的模样。

有了首次赏灯的经历,此后我便“消停”了几年,再没动过外出赏灯的念头,直到我妻子的出现。因为妻子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过元宵节时,自然想去逛逛繁华的老城区。于是,在她的招呼下,我们骑上“小电驴”,从东海出发,一路兜着风,满心欢喜地前往老城区。那时,泉州的花灯展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骑车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看到了满街精灯荟萃,随处可见正在争奇斗艳的花灯。我们一路停停走走,沿途赏灯,拍照,购物,品尝美食,好不惬意。赏灯结束后,我们心满意足地骑车回家。没想到在距离住处还差最后一两公里的地方,“小电驴”突然没电罢工了,见此状况,我们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最后,妻子坐在车上把着车头,我在后面推着车尾,在路人的注视下,画风有点搞笑地走完了这趟赏灯之旅。

之后,我们的小家庭添了儿子这位新成员。逐渐长大的小家伙活泼好动,很喜欢去大商场游玩。当时恰逢有花灯展在城东一带举办。儿子听闻消息后,便要求出门去赏灯。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开车直奔花灯展。如今,我仍然记得那个时尚花灯展区的中央位置,设有一个铁塔造型的座灯,上面汇聚了各种现代元素,沿街的树木也被装上了缤纷的灯带,商业街的连廊也挂满了各种花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与老城区的传统花灯展有所不同,那里的花灯展则主打科技灯光,创意宫灯及时尚花灯,这些花灯也颇受年轻人的欢迎。但儿子还有自己的小心思,在赏灯之余,他其实更想去商场坐小火车,买玩具,吃美食,以及到游乐场玩耍。望着小家伙开心的笑脸,我突然有了灵感,在回家后写了一首小诗《元宵出游》:“火树银花元宵夜,欢声笑语映城新。家国繁华孩童乐,纵是寒冬暖人心。”

后来,父母来泉州与我们同住,趁着元宵节到来,我想着携一家老小去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看花灯展,而平时鲜少外出的父母,也欣然同意了我的提议。记得当时一走进公园,就看到两组壮观的大型花灯,它们的造型融合了海船、陶瓷、丝绸、南音琵琶、钟楼、郑成功雕像等与泉州有关的元素。除此之外,现场许多造型各异的绚丽花灯,也引得我们没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合影留念。多年之后,父母当时站在花灯前开心合影的身影,仍然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 2024-02-2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8621.html 1 人喧月明灯如昼 又是一年元宵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