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1日

“预热”新学期 “收心”是门技术活

临近开学,一名小学生在超市里选购文具,为新学期做好准备。(王世阳 摄)

欢乐的假期时光,总是显得格外短暂,再过不久,孩子们又要回到常规的学习生活中。连日来,我市不少学校陆续发布返校通知,内容除了提醒学生开学时间,还对家长提出了小“要求”:帮孩子收收心。

经过一个“超长寒假”,孩子该怎么收心?一些家长认为,无非就是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提前规律作息等,可在一线教师们看来,这非但不简单,而且还是门技术活。 □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营造开学氛围 赶作业 买文具 聊校园

“今天下班后,发现孩子们还有一堆作业没做,特别生气。”李女士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聊起寒假作业,她双眉紧皱,“离开学只有几天时间了,得催着孩子抓紧赶作业了。”不少家长和李女士一样,焦虑地催着孩子“赶作业”。

当然,大部分学生已顺利完成寒假作业,和家长一起进行开学前的收心工作。“每次开学前,我都会鼓励孩子提前和同学、老师联系,陪她去文具店、图书馆,并一起把新学期要读的书、要重点提高哪门学科成绩、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要增进哪些劳动技能等内容纳入新学期计划表。”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学生陈泽洋的妈妈说,通过这些方式把开学的“仪式感”拉满,帮孩子收心。

洛江区双阳中心幼儿园大二班的家长赖爸爸,这几天常跟儿子聊起学校的果园:“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比如幼儿园里哪些果树可能会落叶、结果子,同时提前帮孩子调整好生物钟,确保开学后能较快适应。”

考验相处之道 多理解 多尊重 多鼓励

家长的做法殊途同归,都是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而在一线老师们看来,收心是门地道的技术活,反映了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相处之策。

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少先队总辅导员陈利财认为,所谓收心,是“度假慢节奏”与“开学快节奏”两种模式切换时,因不适感而带来的过渡需求。所以,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理性看待学生开学前不适应引发的情绪低落、焦虑甚至抗拒的情绪,家长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在长假结束前的状态。

陈利财提到,家长帮孩子收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理解孩子。“帮孩子收心,其实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它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与行动策略。”他提醒,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论,“戴帽子”式地评价孩子。

开学前后节奏切换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有情绪跌宕起伏不定、注意力不集中、和被窝缠绵缱绻、和电脑意惹情牵、和电视藕断丝连、和手机难分难解等假期综合征。泉州市晋光小学心理老师张跃飞说:“面对这些情况,建议家长采用鼓励加帮助的方式,千万不要只顾着批评。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不能着急,得靠日常的落实。”

分享调整技巧 聊一聊 晒一晒 定小目标

帮孩子收心,家长还可以怎么做?一线老师们给出了建议。

首先,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多跟孩子聊天。张跃飞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假期计划。同时多讨论学校的老师、同学,多与孩子聊聊校园里的趣事,唤起孩子在学校的美好回忆,用这些来替代简单的一句“你该收收心了”。

其次,分享孩子假期里的收获和遗憾。陈利财说,可以在班级微信群晒自制美食、旅行经历、新学技艺,和同学们在快乐分享中开启新学期;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购买学习用品“武装”新学期的学习之路,配合学校开学活动做好预热,这些也是抵御“开学综合征”的有效策略。

张跃飞提醒家长,趁着开学,可以和孩子商量安排一个合理娱乐时间表,保证孩子合理的“玩的时间”之后,再计划“学的时间”,这样的沟通方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开学前,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制定新学期详细的可行计划,明确新学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计划的内容难度适中,不好高骛远。别忘记树立短期的小目标,小目标的达成和奖励,能让孩子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好心情。

接纳开学情绪

思维转换 能量发泄 音乐调节

长假过后,孩子的心理反差大,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未成熟,自身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家长要理智对待,不必盲目给孩子加压,也不必提前焦虑,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过渡缓冲期,慢慢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开学前后,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紧张、焦虑失落等一系列情绪变化,这都属于正常的心理表现。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暂时的,并且接纳暂时的情绪。然后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太好了!开学就能见到老师和同学,又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了。”这样增强愉悦感,让自己用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张跃飞推荐使用“SWTC”法来调整孩子的情绪。

STOP“停”——停止负面思考,深呼吸;

WRITE“写”——把情绪和困扰写出来;

THINK“思”——积极思考,回忆成功经历,寻找学校的快乐事件;

CHANGE“换”——动起来,通过运动、听歌、看书、吃美食等,转换情绪。

如果孩子们感觉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比较大,要及时与同学、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沟通。也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调节:

1.自我鼓励法。选择一句极其富有哲理或励志精神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鼓励自己挑战自我,勇于同压力、困难作斗争。

2.思维转换法。在面对压力出现焦虑时,我们需要改变认知(用合理的信念看待事件),学会立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豁然开朗。只要改变糟糕的看法,就能改变糟糕的应对方式,从而取得乐观的结果。

3.能量发泄法。在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保持有氧运动、转移注意力(兴趣、户外活动)、合理宣泄(哭一场、倾诉、运动、写日记)等方法,以积极的行动突破困境。

4.音乐调节法。通过音乐放松,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解除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消除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相关新闻

开学在即,市教育局致信全市中小学生家长

调控情绪 理解包容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森森)下周开始,“神兽”们将回归校园。19日,泉州市教育局发布了《2024年春季开学前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帮助孩子收拾心情,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

调适好开学状态。开学前要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习惯,与孩子一起规划合理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逐步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频率,循序渐进、养成规律,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节奏;多陪伴孩子学习、阅读、运动,接触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对孩子假期作业遇到的困难,能够理解和包容,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营造好家庭氛围。开学季往往是学生遭遇心理困扰的高峰期,家长务必要学会调控情绪、冷静处事,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业成绩,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情绪变化,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正向目标和动机,理解孩子内心的愿望和需求,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身的情绪调节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引发亲子冲突,甚至产生极端事件。如果孩子出现心理困惑或亲子沟通面临困境,应及时向老师和当地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相关医疗机构寻求专业指导与帮助。

开展好安全教育。教育孩子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年满12周岁才能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驾驶电动自行车,不要乘坐“三无”车辆。要教给孩子防火灾、防触电、防烫伤、防煤气中毒等安全常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吃“三无”、过期食品,谨防不法分子冒充老师、亲友等身份的网络诈骗。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不欺凌同伴,发现、遇到欺凌和不法侵害情形,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

--> 2024-02-2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8633.html 1 “预热”新学期 “收心”是门技术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