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据相关机构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养老服务产业作为银发经济中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行业,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目前泉州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如何?不同的参与主体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痛点?未来又将如何继续深耕养老服务产业,助力银发经济?本期民企会客厅围绕这一话题,邀请多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本期主持:魏晓芳
嘉宾名片:
提供差异化服务 迎合多元化需求
主持人:养老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养老服务质量和产品是养老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你们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王诗坤:我们2018年进入泉州养老服务市场,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要做市场化运营,聚焦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需求,打造“嵌入医院、嵌入社区、嵌入家庭”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我们与安溪、石狮等多所医院开展合作,将养老服务场所设在医院,满足有医疗服务需求的老人,同时我们还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此外,我们还为居家老人搭建智能化、适老化的家庭床位,提供上门服务。
刘伟洪:我们的社工从2017年开始介入老年服务版块,并承接了丰泽区华大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和养老院护理员不同的是,社工侧重于了解不同老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各类活动等服务方式来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需求,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以此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社工的介入,会让养老服务更添温情。
侯晴霏:五六年前,公司开始涉及养老服务领域,立足于公司原有的IP对讲、紧急求助系统等产品功能基础,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结合医院、养老院等实际业务需求,对多类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进行融合创新,研发出集音视频对讲、智能防护、影音娱乐、手持无线呼叫、紧急报警求助、远程预约、远程探视等功能于一身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具备提供成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并于2020年入选国家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
林忠义:作为支撑老年人幸福晚年的重要力量,养老服务人才肩负着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泉州农校于2020年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是全市第一所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从开始的举步维艰到现在慢慢走向成熟与规范。如今毕业的学生具备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照护、基础护理、康体活动组织等能力,能够从事老年人照护、基础护理、活动组织以及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应用等工作。
养老服务市场广阔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主持人:经过多年的行业观察与实践,你们如何看待目前泉州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痛点或者难点?
林忠义:当前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泉州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布局明显加快,各类补贴政策出台,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不断提高与完善,助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但也面临着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人才短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刘伟洪:从现状来看,各方在养老服务市场化方向上的探索还相对较弱。以我们的社工为例,尽管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已有五六年的时间,服务的口碑和效果都不错,但还未能找到可持续运营的模式,这也是养老服务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任何的运营都是需要成本的,目前的收益主要来自政府的补助,这并非长久之计,仍然需要找到老年社工服务的盈利点。现在我们也有在进行一些探索,如对送餐、家政、理疗等专项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
王诗坤:从供给端来看,如今加入养老行业的企业以及提供的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养老照护服务与餐饮、地产、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相融合,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点。目前泉州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处于一个探索期,但一定会越来越好,面临的痛点就是养老服务人才缺乏,养老行业压力大,职业认同感较低,大多数养老相关专业的学生不愿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如果真正到老龄化的高峰期,这一问题会更加凸显。
侯晴霏:目前养老服务产业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养老智能产品的应用也相对较少,这背后一方面是政府对养老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企业智慧养老设备及产品仍需要继续挖掘老年人的需求。此外,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较为滞后,需要政府制定相对较高的行业标准。
拥抱数字化发展 提升养老产品质量
主持人:作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你们如何看待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如何继续深耕养老服务产业?
侯晴霏:数字化、智能化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方向,未来的养老产业对智慧产品的软件硬件设施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下阶段,公司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对一些智慧养老产品进行调整升级,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去规划和研发新产品,让产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王诗坤:养老服务早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但做好服务是养老服务企业发展的根本。我们要了解老年人的核心需求,把养老服务当作一个产品去打造,做好“品控”和“风控”,下一步我们还想做老年人的“时光雕刻师”,带给他们更多的“体验”。春节前夕,我们带着老人们去打卡了“十龙九子”,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街巷,还有时代变化,这就是一种人生体验。但“体验”是没有具体答案的,每个老年人的需求不一样,如何才能做好他们的“时光雕刻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和尝试。
刘伟洪:一个行业如果要健康发展,一定是要百花齐放、各有所长的。不同的企业、社会组织之间能够多一些交流、互动,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从社工机构角度来说,未来要专注于打造几款老年社工服务的“拳头”产品,比如可以在社会资源整合、心灵抚慰、临终关怀等服务方面发力,通过“拳头”产品将社工服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地呈现出来,这样的产品符合老年社工专业维度,也符合老年人核心需求。
林忠义:智慧养老服务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满足广大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只有这样,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才能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前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元主体形成合力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事关百姓福祉。我国老年群体个体差异较大、需求复杂多样、缺乏统一标准,是当前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的实际情况。随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社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机遇。
如何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关键在于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格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聚集。同时,要强化行业标准,健全养老服务监管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精准挖掘老年人核心需求,增加供给规模,提高供给质量,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此外,还要加大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产业。(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