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1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上接第二版)

(四)着力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世遗城市影响力

传承发展世遗文化。认真执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构建世遗监测预警平台,加快永春苦寨坑窑、德化窑等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施世界遗产和文物保护工程、文物“三防”工程20个,开展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推荐,全力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升“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城市辨识度。落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实施“非遗进古城”行动,推动泉州古城有机更新、活态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

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做强全域旅游,加快建设一批海丝文化主题街区及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精品线路,打造千亿旅游产业。开展“百城千团万人游”活动,完善“吃住行购娱”服务配套,建好“一部手机游泉州”数字化平台,实施百家酒店建设计划,提升过夜游占比。培育影视产业,发展演艺经济,启动海丝主题演艺综合体,精益求精打造“遇见泉州”文旅演艺产品,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常态化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新增2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延时服务。繁荣文艺创作,办好海丝泉州戏剧周,扩大闽南“戏窝子”品牌影响力。培育赛事经济,扩容体育产业,深化体育交流,推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

(五)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市级以上重大绿色节能改造60项,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20个,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提升回收网络、加工利用、规范管理水平。深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装配式装修试点,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53%以上,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96%以上。

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升不降,全面推进“美丽泉州”建设。协同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100个,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增不减。陆海统筹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河湖长制,实施清新流域项目30公里、水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00个,开展区域水质综合评价,深化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努力建设幸福河湖。系统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完成植树造林8万亩,推进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推深做实林长制,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巩固互花米草治理效果,扎实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严格规范砂石资源管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全力守护青山、守住金山银山。落实全国深化林改先行区改革任务,探索林耕空间优化机制,推进国有林场时花和绿化苗木基地建设,全年时花供苗能力达500万株,拓宽国有林场多元化发展路径。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开展重点产业订单化培训,培育10个以上“泉用工”特色劳务品牌,全面推广零工市场标准化建设,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技能培训4万人次。加大社保扩面力度,鼓励支持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等群体早参保、长缴费,全市新增“五险”参保人数15万人次、住房公积金归集3.6万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举办全市首届慈善大会,实施特殊困难残疾人关怀项目,推进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监护服务工作,实现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全覆盖,新增养老床位超2000张。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建设提升“妇女儿童之家”,加强儿童孤独症等筛查干预服务,精准关爱下一代。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全市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培育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45所,扩容普通高中,构建“5G+”教育新生态。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逐步扩大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范围,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提升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效,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快规划建设职教园区。支持华侨大学建设省“双一流”高校,泉州师范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高专争创本科层次院校,推动在泉高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改进体育美育,建设一批中小学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抓好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做大做强市级教育基金会。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新增卫技人员2000名、床位2000张、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4个。开工建设福建医科大学泉州湾研究生科创实践基地和附属二院台商投资区院区,提升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水平,抓好上海九院泉州一院医疗技术协作中心、海丝中医药中心等项目。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提升50个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开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五年行动。开工市公共卫生应急基地,建成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提升改造项目。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探索开展医药服务领域第三方评价、星级管理,持续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覆盖面。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实现DRG付费医保基金支出占比达70%。

(七)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泉州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质扩面,抓好创建企业达标管理,完善分类分级监管,并向更多中小微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延伸覆盖。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强餐饮外卖、农村集体聚餐等规范管理,完善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体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化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建强国有企业抢险救灾队伍和各类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和急难险重任务处置能力。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做实“1+6+X”功能,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作全覆盖。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优质高效办理初信初访,常态化推进重信重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出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建立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评价办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探索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计生协会、关工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持续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强化后备力量建设,全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努力以政府的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将做到:

永葆政治本色,做到忠诚为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梳理“规划引领法”“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阶段总结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注重正向激励,做到“表彰一个、激励一片”,进一步强化政府抓落实本职。

树牢法治思维,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高标准做好“八五”普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快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和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用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加强府院互动,强化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优化行政诉讼“双率”。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方监督。

坚守为民初心,做到务实勤政。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实施“惠民生补短板”专项行动,强化政务宣传,做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局长走流程走基层等活动,持续深化政务督查“帮督一体”,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利企便民“连心桥”“稳压器”作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崇廉拒腐,做到廉洁从政。严格落实政府领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重要部门的廉政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一般性和“三公”经费支出,把更多财力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基层“三保”,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稳日子”、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敢为人先、爱拼会赢,为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4-02-2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8662.html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