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能够加入中国的蓝天救援队。”昨日下午,驱车8小时从广西赶到泉州晋江,土耳其人、中国广西女婿国肯第一次走进晋江市瑞桐蓝天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晋江蓝天救援队),言语间难掩激动。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强震。距离强震不到24小时,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晋江,泉州6名蓝天救援队的勇士紧急集结驰援土耳其。救援队启程返回时,陪伴多日的土耳其翻译国肯主动提出申请加入晋江蓝天救援队。时隔一年,国肯信守约定,正式来到了晋江蓝天救援队,将在这里接受专业的救援培训。
□融媒体记者张晓明 文/图
第一次出国
深入土耳其灾区
“那还是我第一次出国,现在回想起灾区的画面,心里还是很难过。”昨日下午,晋江蓝天救援队队长杜晓航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救援场景。
“我们什么都不怕,就怕雨雪天气。”当救援队员抵达阿达纳机场时,当地温度零下8℃,加上余震不断的环境、随时二次坍塌的场景,这让救援队的救援难度大大提升,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懈怠,两天未合眼,三班交替昼夜不断地进行探索挖掘工作。
杜晓航说,最难忘的就是在救援过程当中发生了余震,在撤离的时候,摔了很多人,他也摔倒了,虽然很危险,但只想着尽可能抢时间,多救出一点人来。有一处废墟下埋着3名遇难者,其中2名被压在横梁下,家属急切地想挖出遗体,当地救援力量准备运用大型器械挖掘时,却遭到了家属的阻止,因为家属不想遗体遭受二次伤害。当地救援队正准备放弃时,杜晓航评估了救援环境,向家属保证,用中国的技术救援,一定可以保全遗体的完整。
最终,家属接受了杜晓航的建议。“我们当时用救援活人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挖掘这三具遗体。”当杜晓航和队员将完好的遗体交给家属时,家属上前抱住了他们,不停地用当地的贴面礼表达感谢。
第一次见面 他们“投缘”得像老友
2023年2月16日,在伊斯坦布尔机场,一场临时的入队仪式举行。
“你愿意加入晋江蓝天救援队吗?”
“愿意。”
“我同意接收你。”
随后,杜晓航为国肯戴上蓝天救援队的头盔。
国肯的妻子是中国广西人,也成了见证人,将这特殊的一幕用视频定格下来。当时,他们约定,等国肯到晋江后,将会为他补办一个正式的入队仪式,并对其进行专业救援培训。
时隔一年,国肯正式来到中国归队,见面时,几位曾经在灾区并肩作战的队员眼含热泪紧紧相拥。
杜晓航说,当时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41人到达后,分成三个作业小组,每组分配一名土耳其翻译人员。他们的翻译正是伊斯坦布尔人国肯,令他惊讶的是国肯的中文非常好,沟通完全无障碍。后来,还知道他是一名广西女婿,精通土耳其语、中文、英文和西班牙语。
“很亲切,我们一路都在交流,感觉就像认识很久的朋友。”队员们手机没有信号,国肯还主动分享了他的手机热点。正是亲眼看到救援队夜以继日、不顾危险、冲锋在前的英勇行动,更被大家不远万里支援土耳其的无私行为所感召,国肯才萌生了加入救援队的想法。
第一次来泉 感觉这里一切都很好
昨日下午,国肯在妻子的陪伴下驱车来到泉州,这是他第四次来到中国。
2014年,国肯来到天津南开大学学习中文,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国。2016年,国肯第二次来到中国,找朋友叙旧。由于精通多门语言,国肯在土耳其是一名出色的导游,也就是在这期间与妻子相识相爱。2019年,国肯来到中国,与妻子举行了婚礼。
带着与杜晓航曾经的约定,时隔多年,国肯再次来到中国,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让他印象深刻。在参观晋江五店市景区时,国肯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不仅仅是热闹,我惊讶的是那么多漂亮的老房子怎么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接下来几天,国肯将接受专业的救援培训,他的入队程序也将补充进行。课余时间,杜晓航也将带着国肯去五里桥、开元寺等景点,感受世遗之城的魅力。
蓝天救援队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的代号,因为国肯的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是“荣耀”的意思,杜晓航便给他取了个代号——“荣耀”。杜晓航说,国肯精通多国语言,作为晋江蓝天救援队首位外籍人士,可以在今后的国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