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蔡战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持续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召开全市创新、金融、文旅、教育、营商环境大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研判、顶格部署,迎战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登陆泉州最强台风“杜苏芮”,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经过2天日夜奋战,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台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入选应急部“良好实践案例”。我们在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的基础上,全力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6%、突破千亿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效益提高、后劲增强。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全力以赴拼经济,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实行线下全覆盖服务,组建审批部门“轻骑兵”“大篷车”,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局长走流程走基层等活动,走访企业5.4万家次、解决问题2723个;实行线上全闭环纾困,开通综合性企业服务专线,上线“政策找企”平台,推动稳经济政策措施应出尽出、应落尽落、应享尽享。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近百亿元,线上直达兑现惠企资金超53亿元。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主要抓手,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开工重点项目240个,建成重点项目150个;制定争取上级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获批中央和省级竞争性评审项目12个,全年获得上级转移支付210亿元,获批增发国债31.7亿元、居全省前列。深化“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开展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等专场签约,新签约项目超2200个。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举办“爱泉州·大乐购”等系列促销活动,组织订货会、微展会、产业展等各类活动350多场,设立城市产业会客厅暨优品展示中心,打响“国潮泉州”品牌。新增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网络零售额达25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获批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城市。把稳住外贸基本盘作为重要支撑,实施泉州优品出海行动,推动市场采购全国通关一体化,建成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落地海外展销中心、海外仓32个。全面恢复晋江机场国际航班,常态化运行中欧班列,新开通泉州至中东海上航线,石湖作业区5-6#泊位正式投用。
(二)心无旁骛做实业,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深化“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98家、累计达3060家;新引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研究院等高水平科创平台8家,成立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创建试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46.7%;深化人才“港湾计划”,落细落实“涌泉”行动,举办首届泉州人才节,创新人才自主认定“配额制”办法,新引聚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各类人才10.8万名,入选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典型案例。启动“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举办“海峡杯”“刺桐杯”“何朝宗杯”等工业设计赛事,累计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8家。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加快园区建设“筑巢”,实施市级园区项目94个,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1300万平方米、形成千亩以上园区43个,拉动各类企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园区建设8种典型在全省推广;同步开展招商“引凤”,入园企业超1400家。深化“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成立南翼国家高新区建设指挥部、石化产业指挥部,优化设立15个产业发展小组,抓好中化二套乙烯等龙头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0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狠抓中小微企业“小升规”,新增“四上”单位2285家。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总量达124家,入选民企发明专利榜单500强4家,德化陶瓷版权保护经验列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商标有效注册量达76万件、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相关做法获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