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3日

民企高质量发展应向“新”求“质”

□郑运钟

甲辰龙年上班首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泉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

作为泉州延续多年的“新春第一会”,大会发出龙年全力拼经济、勇当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的号角,唱响“爱拼才会赢”的最强音。新的一年里,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的目标拼搏,实现民营经济发展“风景这边独好”,需要政企携手昂扬“爱拼敢赢”精气神,还需要在发展中找准发力点,掌握竞争主动权。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好比一场“登山赛”,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作为2023年的年度热词,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就备受关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更新和迭代,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可以说,“经济新常态”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语境,“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而“新质生产力”则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崭新概念的提出,给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竞逐新质生产力,要把创新作为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一度是泉州发展的“软肋”。然而,观察我市产业经济的人士会发现,近年来,在光电、数字、芯片、智能装备等领域,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逐渐崭露头角,唱起了“主角”。产业之“新”,正是来自我市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来自于民企追逐战略性新兴产业奔涌而来的新质生产力。去年以来,我市深化推进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约700家,累计超3000家。新的一年里,全市上下应当继续着力于开辟新领域,发力新赛道,加快打造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对每一家民企而言,惟有用创新赋能,才能激发新动力,焕发新活力。

竞逐新质生产力,还要有强劲的创新动力引擎。当下,我市拉开“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整体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这为竞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绝佳的舞台,也为泉州城市竞争力提升指引了新的方向——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一方面,为创新提供平台。在近期举行的泉州南翼国家高新区首届场景创新大会上,南翼晋江国际芯创港、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晋江技术创新中心等10个场景创新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预计超1200亿元。推动更多创新项目的落地,必将有助于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卡脖子”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拼出更加先进的生产力。另一方面,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秉持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的理念,用更有温度、更遵法度的“泉心泉意”营商环境品牌,千方百计为民企在发展上解忧、在环境上解压、在政策上解惑、在帮扶上解渴。惟有政企携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才能让民营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泉州是一块创业的热土,也是一座具有创新能力和蓬勃生命力的城市。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到我市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已然明晰,期待泉州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敢拼敢闯,向“新”求“质”、再创辉煌。

--> 2024-02-23 □郑运钟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9159.html 1 民企高质量发展应向“新”求“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