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2月27日

古书画鉴赏的新路径

□陈文波

《一支毛笔的青春》 何光锐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翻开《一支毛笔的青春》,开始沉入古人优雅的书画世界中,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作者何光锐是我师兄,已淡出采编一线,江湖中依然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他酷爱书法,常常在自己的大腿上练书法;他热爱足球,曾是报社足球队的前锋;当年在学校时,传说新闻系有一位猛人,手臂打着石膏依然还能足球争顶,说的,就是他。显然,这是一个有冲劲的人,也正是这股猛劲,让他在新闻行业之外,于书画评论领域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支毛笔的青春》是他近年来的书画评论集,三十六篇文章,三十六个提问,三十六段深入浅出的阐述,读之,如参加了一次研修班,大有裨益。事实上,这些年来,光锐师兄在此间的造诣早已得到业内的认可,他的文字也会告诉你答案。

他的新闻嗅觉依然敏锐,书中很多提问不仅抓住了当下艺术圈的痛点,还极有吸引力。如《黄宾虹到底可以不可以学?》《你是“剑宗”还是“气宗”?》《风雅由谁说了算?》等。他的回答,极具功力。他不讲大道理,不谈玄,不云里雾里地绕圈子,而是选一个小切口入手,以手术刀般的锐利精准划开问题,让症结完全暴露在视野之中,接着,再来“亮剑”,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分析解决问题,搭配书中所配的书画名帖解读,让人心服口服。

如果说提问抓痛点可以看出新闻素养,那么答卷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底蕴。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十六篇文章,就是三十六篇美文,文风挥洒飘逸,纵横古今,各类典故信手拈来,你会为之深深着迷,并沉迷其中。此时的何光锐,如古之君子,峨冠博带,带我们进入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旅。他纵横古今、跨越东西,打破美术与文、史、哲之藩篱,以缜密的思辨、鲜活的文字、丰富的案例、精美的图片,集中探讨了“古法”“古意”与当下文化潮流碰撞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跨文化跨领域的艺术史研究新路径和新方法,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多角度文化长卷。

回到这本书,何光锐认为,这个时代,太多浮夸与将就,缺少宁静深细的精神,缺乏对精致工艺的真正需求与品鉴能力。他的文字中,流露出对于“古”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毛笔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古代读书人对于笔的感情,恰如农人之对待农具。”他热爱毛笔,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原因很简单,“情感的产生都是你用了心。”

他崇古,并非食古不化,他说,古与新并非对立,真正的古是常变常新的,真正的新总是暗合于古。这样的古,不受时空与形式所限制,是传统中合理的、常葆青春的。这样的观念,贯穿全书。

回到开篇时的设问,中国人为什么拿一支软笔“为难”自己?何光锐为艺术评价标准的混乱、为快餐文化的泛滥担忧,但他也深信,中国文化的回归是一种“自愈”,所以呼吁,把传统还给传统。更多的时候,他在行动,写字、著文、讲学,他坦言,“我的青春岁月也在与笔相对付的过程中消磨”,现在看来,这是一段闪亮的日子,而且,这样的日子还在延续。

《一支毛笔的青春》,仅仅是开始。

--> 2024-02-27 □陈文波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69598.html 1 古书画鉴赏的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