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3月01日

“乡村著名行动”

守住乡愁

□郭鹏飞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自“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国呈现良好工作态势。通过建立保护名录制度,已将2.7万个乡村“老地名”纳入保护范围,守护好精神家园。(2月27日《法治日报》)

“乡村著名行动”主要做两件事情:其一,一些“老地名”要保护起来,不能随便修改;其二,乡村的“老地名”上标志路牌等,让“老地名”闪亮起来。

民政部曾做过一个调查,一些“老地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在某地的一个县,以往记录的“老地名”有500多个,如今只有100多个,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修改“老地名”的原因很多,有的地方拓展了道路,就随之赋予了“新的名字”;有的地方认为“老地名”不好听,比如“某某沟”“某某巷”,有点不上档次;有的是想让道路和建筑多些现代元素,也就出现换名字的热潮。

很多地方掀起“修改老地名”热潮,将原来“难听的老地名”一股脑儿抛弃,结果给百姓生活造成不便。一些回乡探亲的人找不到“昔日的家园”,找不到“少小的感觉”。

老地名是历史的沿袭和记忆,每一个老地名的形成、产生、使用,都有着一段文化和故事。“老地名”就像一个特有的文化密码,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安放乡愁的最美容器。我们不能因为老地名“土”或“不时尚”,就随便更改。

倡议“认养树木”

别只出钱

□任淳飞

近日,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某中学学生反映,校方强制每名学生至少认养一棵树,认养费用交到该县造林绿化专项基金。2月26日,校方回应称,校方通知明确要求自愿认种认养,学生的反映可能是因为个别班级出现误会,当地教育局称会进行调查。(2月27日《极目新闻》)

据学生讲述,上学期寒假前,老师在群里发布了一份倡议书,号召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发起自愿认种认养护绿行动,同时让每个学生填写表格,写好各自认养树木的数量。倡议“认养树木”是真的,只是“是否强制收钱”还存在争议。

“认养树木”的倡议很多地方都在做,尤其每年植树节前后,这种“认养树木”的活动就更多了。此举既能提升大家的爱绿意识,还能促进植树造林事业的发展。“认养树木”不是不可以收费。成年人“认养树木”,收取一定的费用没有问题,毕竟养护树木需要费用。

不过,倡导孩子“认养树木”,个人感觉还是免费的好。首先,孩子们都还未出社会,他们并不具备赚钱能力。让孩子出钱“认养树木”,最终还是从家长的腰包里掏钱。其次,让孩子“认养树木”是培养他们的生态理念、爱绿情怀,如果只是出了钱,连树木种在哪里都不知道,也没有去看过,那活动就失去初衷。

总之,正确的“认养树木”,应该是让孩子利用闲暇时间,和老师或家长去“认养树木”那里看看,参与管养工作,而不是“出钱了事”。

“0元”课是陷阱

谨防忽悠

□杨玉龙

“每天发一条视频就有收益,三个平台给你发工资”“0元免费学视频剪辑速成大神”……如今,刷视频成为许多人的休闲方式,也有人将剪辑视频当成生意来做。这种“0元”课靠谱吗?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免费课程只是诱饵,目的大多是推销数千元的高价课。(2月27日《北京晚报》)

“0元学”的背后充斥着套路。例如,所讲的视频剪辑技巧,在网上都能搜索到,还鼓动人花钱买进阶课;有的消费者表示,即便高价课也是各种卖关子兜圈子。另外,消费还面临退费难问题,尽管报班时讲师或“班主任”都会晒出公司营业执照、办公场所等,证明其资质,并承诺可以退款,不过,学员想要顺利退费并不容易,也有学员因退费问题将培训机构告上法庭。

对于此类宣传,我们要睁大眼睛,谨防被忽悠。从法律层面来讲,培训机构和学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教育培训合同关系。培训机构如果在学员报名相关课程之前,明确宣传通过课程可以“赚钱”或达到其他目的,而实际提供的培训课程与宣传的不同,培训机构则可能构成欺诈。对于平台来讲,应该加强对此类广告宣传的审核监管。相关部门针对社会人士学习视频剪辑的现实需求,不妨组织开展公益性培训,或者通过“白名单”形式,为公众提供靠谱的培训机构进行选择。

“0元0基础”“直播赚钱”只是噱头,短视频制作领域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亟须执法机构针对投诉量大、问题突出的培训机构进行处理,以纠正行业风气,有效的治理更须与有效的防范并重。对个人来说,不仅要摒弃贪图便宜的心理,也应防范被噱头忽悠,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依法维权。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

--> 2024-03-01 “乡村著名行动”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0081.html 1 守住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