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鲜花真的汇成了海洋!走在泉州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涌动的头戴簪花围的人群,朵朵鲜花像是一簇簇跳动的小火苗,扮靓了环境,愉悦了心情。“簪花围火‘出圈’,背后当然有泉州文旅大发展的功劳。”泉州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会长黄丽泳表示,簪花围成了泉州文旅重要名片,赵丽颖、谢霆锋、周韵、贺聪等明星和网红旅行博主都来打卡,各种跨界推介也让泉州簪花艺术成功走了出去,不仅在泉州本地火,在国内许多城市也开始有商家在学做簪花。通过短视频等媒介,一些外国游客也对美丽的泉州簪花围充满好奇与羡慕,这些都为簪花围的持续火爆,埋下了伏笔。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惠安女特色服饰上,据惠安女服饰非遗传承人、惠女风情园创办人曾梅霞介绍,惠安女特色服饰近年来受到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追捧。2023年12月,参加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的31位世界各地佳丽,集结于惠安崇武的惠女风情园中,新奇体验了一把惠安女风情。端庄、典雅、美丽的惠女服饰在世界旅游小姐的演绎下,别具天成之趣。此事一经国内传统媒体以及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迅速走红,这场传统与时尚的激情碰撞也被誉为跨界合作的经典案例。
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广,传统手工艺人也有了许多新的思考。让传统工艺品也能成为时尚潮流单品,成了工艺设计的重要突破口。安溪县非遗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陈燕青经几年市场摸索,逐渐把安溪传统竹编、藤铁等工艺融于现代日用品的设计之中,其藤编织作品《花好月圆》实际上是一款时尚拎包,简约、环保而又实用,深受都市丽人的青睐,已有多家直播电商平台在接洽推广这一颇具特色的传统手工产品。
传统文化与旅游相互赋能、相互联通,孕育出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泉州鲤城的“火鼎公婆”是一项传统的民俗踩街活动,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舞姿热情奔放、诙谐逗趣。近几年随着泉州古城客流量的连年“井喷”,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通过参与古城文旅活动,爱上了“火鼎公婆”。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张劼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用其作品《火火闽南》来呈现“火鼎公婆”这一民俗踩街活动。作品中“火鼎公婆”夸张的身体扭动姿态,以及艳丽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了欢天喜地、乐观向上的节庆氛围。作品在旅游市场上推出后,收获不少订单,给了艺术家一份惊喜。
时尚T台同样也可以成为传统手工艺绽放的舞台。去年12月,“丝路友城”文化交融展演活动在市区中山路举行。非遗时装秀《妈祖》《中国刻纸系列》惊艳亮相。朝气蓬勃的模特们依次登场,以新潮方式呈现“行走”的非遗艺术。此次时装秀由本土设计师玫玫与国家级非遗李尧宝刻纸代表性传承人黄丽凤跨界设计,采用红黑配色,将泉州刻纸等文化遗产项目与服装产业相融合,融入花灯、簪花围、燕尾脊等泉州元素,打造时尚文创,彰显文化遗产魅力。
“边游边学,风雅共赏。”将传统剪纸工艺的知识及其蕴含的审美理念等,整合融入游客的沉浸式研学旅游体验当中,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成员周婷婷近年来摸索出的发展方向。在她看来,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消费必然向着更高的等级不断升级进阶,对审美和文化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与冰冷的机器生产相比,手工艺品无疑有着特殊魅力。”今年新春佳节前夕,周婷婷就与她的创作团队共同开发了簪花围剪纸、蟳埔女剪纸、国风剪纸团扇、泉州世遗景点挂件等热门手工艺品,这些别具巧思的文创产品散发着泉州文化的韵味,也保留下了手工雕琢的温度。□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 庄建平
(相关报道详见第十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