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许钹钹 王柏峰 实习生胡栋祥 文/图)近日,一顶玻璃制作的簪花围在泉州人的社交平台刷屏了。这是“95后”泉州姑娘陈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用300多片玻璃制作成近百朵花再拼接而成的。她希望,能将灯工玻璃这个小众工艺和传统文化相碰撞,把泉州的传统文化带向更广阔的世界。
“去年12月开始做,做了一个多月才完成。”在丰泽蟳埔社区,陈墨一身蟳埔女装扮,一边等待着蟳埔阿姨帮忙簪花,一边向记者介绍。通过烧制工艺,她用透明玻璃制出300多片花、叶,再做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近百朵玻璃花,有茉莉、玉兰、月季、山茶、菊花、夜来香等形状,最后拼接成一顶透明的玻璃簪花围。
“简直是一顶低头会掉的王冠!”玻璃簪花围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引起网友一片惊叹,大家赞叹之余,最关注的是“它有多重”。陈墨揭秘,整顶约2斤重,佩戴时需要寻找角度,出门一路都要小心。
1996年出生的陈墨是泉州市区人,2019年从天津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毕业。以自己的专业结合家乡传统文化进行创作,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
“蟳埔女日常的劳作其实是很辛苦的,她们用美丽的传统服饰装扮自己,鼓励自己,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陈墨说,玻璃在高温中“浴火重生”,就像蟳埔女坚韧不拔的精神、活出精彩的姿态。这也是她的作品最想传达和推广的。
最近,陈墨又制作了一顶五彩玻璃簪花围。“有颜色的花朵创作起来更难,但颜色为鲜花注入了别样的灵魂。”她说,一整个簪花围戴起来需要小心翼翼,所以这次她改制成一支支“鲜花”发簪,再由蟳埔阿姨将发簪簪到头上,形成一个簪花围,这样更具有灵活性。
随后,陈墨将彩色玻璃簪花围带到了“起源的地方”——蟳埔社区。换好大裾衫、阔脚裤,戴上晶莹剔透的五彩玻璃簪花围,坐在蛎壳古厝的竹椅上,陈墨看起来就是一位温婉贤淑的蟳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