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从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处获悉,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抑郁症防治措施的建议》。秦和建议,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3月7日澎湃新闻)
研究表明,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而青少年已成了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有研究机构对14至35岁青年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青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
但青少年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各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比如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就诊率不到三分之一。很多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存在情绪障碍,不少家长对此也不以为然,一些孩子与家长还讳疾忌医,甚至对心理疾病感到羞耻,不愿向人提及,延误了对心理疾病的及时干预与治疗。另外,学校、相关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予必要重视,这些都导致学生抑郁症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重视学生抑郁症问题,在每年学生的体检中增加抑郁症体检项目很有必要。事实上,早在2021年,教育部就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但在一些地方,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因此,要加强落实,学校、相关部门等各方就要正视与重视,通过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补上学校健康管理短板。这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受到抑郁症困扰打的“预防针”。另外,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也要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避免相关信息泄露,从而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要让学生远离抑郁症的阴影,健康成长,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还只是迈出第一步。另外,还要将关口前移,下好“先手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以人为本。学校不要把学生看成学习机器,家长也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产”,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学校要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要重视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等。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治,形成各方合力,才能解决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之困,更好护佑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