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3月11日

老人卖菜钱被娃充值玩游戏

老人省吃俭用攒下来的2700多元,竟然不翼而飞,经查账单后发现竟是被7岁的孙子玩游戏充值消费了。老人得知后心里一直有个坎,自己辛辛苦苦存的钱竟然浪费在了手机游戏上,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作为女儿的陈女士尝试帮母亲挽回损失,然而联系了收款公司多次,也没能把钱退回来。日前,南安的陈女士致电96339讲述自己的生气和无奈,并希望给其他人提个醒。

卖菜攒下两千多元

竟被娃拿去玩手游

我哥的小孩今年7岁,平时由我妈帮忙照顾。老人家宠爱孙子,小孩子拿她的手机玩,她从不会拒绝。我妈今年60多岁,不识字,对网络一窍不通。为了让她闲暇时间不会无聊,并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给她买了智能手机,并教会了她几个常用软件的操作。我妈的手机操作水平还没有我小侄子高,有时候一些设置弄错了还要让我小侄子帮她操作。

我妈对手机支付不了解,我担心她误操作造成金钱损失,所以之前让她不要在微信钱包里放钱。去年夏天,她把自家种的菜拿去村口卖,由于现在电子支付普及,她只能用微信收款。就这样,卖菜赚的钱就存放在了她的微信钱包里,一共有2700多元。

去年12月,我妈让我帮她把微信钱包里的钱提取出来,我才发现她的微信钱包里只剩下几块钱了。我去查她的消费记录,发现商户都是一些游戏公司的名字,消费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单笔最多648元。我立马意识到,这些钱应该是被我小侄子玩游戏用了。在我们的追问下,我小侄子承认,这些消费记录都是他充值购买游戏皮肤产生的。因为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是一样的,他一下子就支付成功了,所以他不知道支付用的是他奶奶微信里的钱。

我们也没想到一个7岁的小孩有能力用家里的户口簿去注册手机游戏账号进行充值。在教育完小侄子之后,我开始尝试联系游戏公司申请退款。

申诉材料非常烦琐

三番五次退款失败

最初我查询了游戏公司的客服电话,打过去对方说要联系手机平台方。手机平台方又让联系收款公司。收款公司的客服电话拨打了好几天都是机器人客服回复,等了很久都没能联系上人工客服。后来我尝试联系在线客服,在线客服也是机器人客服,给的都是机械式的回复,根本无法解答任何问题。转接人工客服要排队,我等待了近一个小时才联系到一个人工客服,人工客服给我发了一个链接,点进去是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申诉。

申诉的材料非常烦琐,要提交身份证、户口簿、我小侄子的出生证明、交易流水,还要提供监控录像。我妈家没有安装监控,我拍了一段我小侄子玩游戏的视频提交。第一次申请的结果是退款失败,理由是反馈的情况不符合未成年人行为。 我又找了在线客服,客服回复说游戏账号是成年人实名认证,属于正常的支付行为。那个账号是我小侄子用我妈户口簿上的身份信息去认证的,认证的过程也很简单,只要填写身份证号和名字就认证通过了,完全不需要验证是不是本人认证的。我向客服质疑他们的认证方式存在漏洞,他们让我重新进行申诉。第二次申诉的结果还是退款失败,理由是我不是监护人,无权追责,让我补充我和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关系证明。我补充材料后继续申诉,第三次申诉的结果还是退款失败,理由是我的资料存在异常,说要提交材料证明充值的那段时间是我小侄子在玩手机。这也太难了吧,没有监控的情况下我要怎么提供这个证明材料?

我真的很生气又无奈,联系一次人工客服至少要等待半个小时以上,等审核又要等5到10个工作日,而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退款失败的通知。

血汗钱被白白浪费

老人心里难以接受

2000多元不多,而且在得知我小侄子把钱充值到游戏之后,我哥已经把钱补给我妈了,但我妈心里终究有个坎。她自己平时省吃俭用,都舍不得花钱,攒下来的钱竟然被白白浪费掉,这让她难以接受。

我能够理解我妈的感受,所以想尽力去帮她挽回一些损失。但这退款之路实在太难了,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次的退费历程让我觉得心很累。我想借96339平台给大家提个醒,支付只要一瞬间,退款却难如登天,防患于未然才是良策。现在很多家庭是老人家帮忙带娃,隔辈亲且警惕性不足,对智能手机的操作又不够熟悉,容易泄露支付密码,而小孩辨别能力差,对金钱没有概念,很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对小孩要加强教育引导,尽量降低小孩自行支付的可能性。除此之外,我们也要重视对老人的网络安全科普,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刘燕婷/整理 洪志雄/插图)

--> 2024-03-11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1581.html 1 老人卖菜钱被娃充值玩游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