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计划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改造中小学校近视防控教室照明2500间以上、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50所、全面细致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全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构建“5G+”教育新生态……11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上,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石狮市教育局、晋江市教育局、安溪一中、丰泽区机关幼儿园等6家单位也作了专题交流发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锚定目标、踔厉奋发,加快构建泉州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表示,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升办学治校育人水平,强化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教育品牌,不断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再创佳绩、再上台阶、再谱新篇。
□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竣工投用中小学项目19个
改造教室照明2500间以上
我市将持续优化“一湾两翼”教育布局,围绕“两江一湾”海丝新城和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部署,推动晋光小学滨海校区、泉州第二实验小学城东北校区等项目竣工投用招生,加快泉州五中海丝校区等项目建设进度。2024年全市计划竣工投用中小学项目19个、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同时,今年我市要新增乡村温馨校园200所以上,创建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50所,进一步打造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下一步,我市还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电子化抽测,推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逐年提高,改造中小学校近视防控教室照明2500间以上。同时,坚持以美润心,编印《世遗泉州》学生读物,持续推进闽南文化、非遗文化、海丝文化进校园,举办中小学生艺术现场展演、新年音乐会、美术书法现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展示美、创造美。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
打造“泉家教”特色品牌
我市将持续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和心理健康筛查、心理辅导室建设等工作,探索开展标准化心理健康质量监测。要求各地各校在开学一个月内组织一次新学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做到早监测、早干预,同时,学校领导要带头深入学生之中,全面细致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多结合研学实践、校园文化节、校运会等活动调适学生身心健康,开足上齐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推广“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课间十分钟管理与服务成效,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减少其他学科挤占体音美课时的现象。
泉州是我省唯一被认定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的地级市,我市将以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联合卫健、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办好家长学校、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构建市、县、校三级学校家庭社会指导服务网络,打造“泉家教”特色品牌。
加强拔尖人才培养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对于具有特长的学生,在满足义务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应提供个别化、个性化的培育条件。我市依托全市唯一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试点基地和全市唯一的“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四星级共育基地”——泉州五中,为有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学生营造更适合的环境。下一步,我市将探索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六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举办全市性拔尖创新人才冬令营和夏令营活动等,全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今年,我市将更加注重“双减”工作的提质增效,尤其是在科学教育上做“加法”。通过聚焦学校主阵地和社会大课堂两大阵地,在相关改革配套衔接和支撑保障上多作探索。我市也将持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陆续推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少年科学院计划”“科学教育特色校”等系列项目,切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推进“两项创建”工作
确认随班就读基地校(园)
按照规划,我市要在2028年前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两项创建”工作,推动每个县(市、区)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均达50%、90%以上。今年永春县、鲤城区接受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并按时接受国家评估认定;上半年还将对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德化县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开展市级核查,下半年申报省级督导评估。下一步,我市还将制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委托开展全市域国家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评价服务机制。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残疾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及其家庭的福祉。我市将深入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增评估确认一批随班就读基地校(园),开展资源教室运行成效考核评估,开展融合教育特教专职教师上岗培训。同时,结合全国“助残日”,开展教育慈善公益拍卖活动。
强化新高考命题研究
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
强化高质量教科研的支撑作用。重点是加快构建更加健全的泉州特色教育科研体系,优化市级大教研和教学视导,强化对新高考、中考命题研究,培育60所泉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示范校(园)、确认100所泉州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园),评选80项市级教学成果奖。
深入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升级。优化“泉州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推动成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集成试点,推进各地各校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深挖在教研体系提升、教师素养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我市将优化调整市、县两级结对帮扶学校,推动扩大县级结对帮扶范围,重点支持乡村薄弱学校,更大程度开放名师日常教学课程,全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