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4年高考已进入百日冲刺阶段,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巩固知识,抓住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本报邀请了各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老师,为学子们归纳高考冲刺备考策略和临考技巧,助力学子们考出理想的成绩。
“今年,教育部考试院组织了九省适应性考试,这次测试,数学科试题的改革力度最大,是恢复高考以来数学科高考最重大、最全面的改革。”泉州一中数学备课组长王明岚与泉州实验中学高三备课组长林超良均建议考生,高考数学复习应保持良好心态、回归教材强化基础、加强限时训练、强调多思少算,主动接受各种题序变化,争取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复习回归教材
发掘知识联结
试卷总题量从22题减少到19题,即多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各自减少一个题目。本次改革题量减少以后,肯定不能全面覆盖考试内容,以前六大板块都考查,现在在解答题只有5道题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个重要板块不可能同时考查,以后哪一个板块没有出现在试卷中都是正常现象。王明岚老师表示:“试卷题量的减少和分值调整并不能简单理解为降低学生考试负担,多选题的分值调整能更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差异,解答题整体分值增加同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保持包容所有可能性的心态去复习迎考才是正确选择,值得考生留意的应该是可能出现多知识板块融合的新题型。”
从2021年新高考后,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情境创新题就在多个知识板块多次考查。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迁移提出更高要求,体现试卷命题的反套路和反机械刷题,考生在复习中需要对知识的生成和迁移下更多功夫。情境创新类型题中考生最关心的是压轴题,压轴题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新概念导向、新运算导向、新性质导向和新背景导向。“压轴题强调对学生抽象思维和规则理解的要求,对学生深入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准确考查,考生不应有直接放弃的心态,也不建议没有竞赛背景的考生为了压轴题在考前复习阶段花大量时间去攻读大学数学知识。”王明岚建议考生回归教材,重刷真题,除了全国卷也看看近几年的北京卷和浙江卷,不可盲目猜题押题。
林超良老师也建议考生,尽快熟悉、习惯、掌握高考数学试卷的整体结构和试题特点。复习要回归教材,但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发掘知识的联结点、方法的交汇点、能力的生长点。考生应充分发挥教材典型例习题,充分挖掘教材中一些典型的背景、素材,让教材真正活起来。在刷套卷练习时,要注意回归通性通法,就是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统摄作用,善于运用一般观念与一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要淡化特殊技巧,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题型与方法技巧中洞悉问题本质、把握一般规律。
加强限时训练
注重多种解法
新高考试卷很明显的特征便是考题思维强度的增加。一些考生觉得运算量大的题目往往通过数形结合或者等价转化就能迎刃而解,多思少算才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王明岚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加强小题限时训练,注重难题的多种解法。”例如,复数和向量以及函数等知识板块,往往借助数形结合就能大大简化运算过程。再比如,抽象函数的综合性质考查,借助赋值或者构建符合题意的函数模型,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解析几何也是学生觉得运算量比较大的题型,建议学生回归曲线定义,抓住几何特征,而不是一上来就死算,机械地上套路。
林超良也表示:“九省联考的试卷导向更加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量。题量减少的同时,要求学生更多思考,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的考查。比如九省联考的19题,和泉州三检的19题,在解析几何面积的计算时,能够适当转化的话,会使得计算量减少,但这要求考生要多思考,多转化。”
以往几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难度结构可以简单划分为易中难,年份不同比例有所差异,难题分布在各类型的压轴位置,但九省联考基本是一个坡度的难度设计,即在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基本没有设置压轴题,坡度都比较平缓,只在解答题设置了两道压轴题,把区分和选拔的功能都集中在最后这两道压轴题上。
根据新试卷结构特点,林超良建议考生,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较低,一定要力争不放过每一道题目,争取全部做对。对高水平的考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加强速度训练,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选择题、填空题,给后面的解答题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二要加强思维深度和强度的训练,锻炼解决高难度试题的能力,集中力量攻克最后两道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