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  东南早报  泉州商报  今日台商投资区  旧版入口






2024年03月13日

追忆似水流年

□简良宗

《细米》曹文轩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细米》中有非常浓厚的乡村气息,有成长期孩子的困惑与懵懂,更有一种善,是那种在纯朴的乡村逐渐失去的善。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事件,将那种久违的善,一一唤醒,一一呈现,如春风春雨,滋润读者心田。

主人公少年细米是稻乡渡村一个桀骜不驯的乡下野孩子,下乡知青梅纹的出现,给他带来一种异样的新鲜感和迷人的气息。他在这种气息中被改造,他在这种气息中成长。在梅纹还没有走进细米的生活中时,细米就痴迷木料雕刻,但是他的这种爱好是不被人欣赏的,不被人认可的。他的雕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雕刻,而是一种随性的、没有章法的雕刻。就连他使用的刻刀,都是用削铅笔的小刀。细米的雕刻,在家人的眼里是损坏家具,在外人的眼里是破坏美好环境。他的刻刀是被没收的工具,他的雕刻行为是被打击的对象。

梅纹的父亲是雕刻艺术家,母亲是水彩画艺术家,她自小耳濡目染,胸有锦绣。当她看到细米雕刻的一件件既拙朴可笑,又非常有意义的雕刻作品时,她的心就被这个乡村小男孩抓住了,她被他的执着、被他的天真、被他的痴迷打动了,那一刻,她心底最初的想法就是我要成就他,我要帮助他长出理想的翅膀。

细米的雕刻原先如坐孤舟,他在茫茫的海洋里漂泊,没有指南针供他选择方向,没有志同道合者与他作伴。梅纹那欣赏的目光,是夜空中的北斗七星,梅纹那激励的话儿,是他坚定下去的信心。梅纹的美,不仅美在外貌,美在青春,而且美在心灵。孩子爱玩是其天性,细米也是这样,但她用一种不疾不徐的方式慢慢地揽紧手中的缰绳,慢慢地把细米这匹野马儿拉到雕刻之路上来。她并没有让细米一开始就刻个不停,而是像水洇湿纸巾那样,而是像她的父母亲当年循循善诱她一样一点儿一点儿地让细米去悟,让他去明白与体会雕刻艺术之美。在梅纹的眼里,细米就是一块上好的木料,她要耐心地、用心地把他雕刻出来,不能下刀太快,在每一刀刻下去之前,她的心里就有了深浅厚薄的底数。

作者通过梅纹下乡,通过描写细米的生活环境,呈现了一副美丽而宁静的乡村画卷。稻香渡的风雨,稻香渡的太阳与月亮,稻香渡的稻谷与河水在作者的笔下,无一不是一副副天然画卷。细米母亲心地美好,面容和善,性情温厚。梅纹在她家里后,她把她当亲人、当家人对待。梅纹去参加劳动时,她让儿子中途去送吃送喝的,甚至和儿子去帮忙劳动;梅纹的父母坐船去世后,她从生活上、精神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爱护她。她是校长夫人,既有农村妇人的纯朴形象,又有开明大义的智慧形象。这两种形象被作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呈现给读者的就是一个令人怀念的、令人向往的、令人崇敬的既善良又智慧的高大形象。

《细米》这本书适合十岁以上的孩子去读。成人读来也自有一番情趣,有种追忆似水流年的味道。感谢《细米》,使我度过了两个愉快的下午。

--> 2024-03-13 □简良宗 1 1 泉州晚报 content_71900.html 1 追忆似水流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