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约而同,北上广深二手房市场出现“异动”。业内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后,国内四大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均出现回升趋势。其中,北京出现周末单日成交量破千套的情况,上海二手房日均成交量是2月的两倍,深圳二手房周成交量突破千套关口,广州二手房市场活跃度也有上升趋势。
3月本是传统楼市的“小阳春”时节,不过自楼市整体行情下行后,这一特殊时点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唯有几个核心城市尚有余温。“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的确在回升,但速度比以往慢,小阳春行情可期,但不一定能达到以往水平。”一位业内分析师认为。
限购松绑效应
继续释放
以北京为例,年初便有业内分析认为,北京二手房火热的基础线是住宅单月成交1.5万套,但市场推动主要依赖学区房需求,过了4月需求就会下降。2023年“小阳春”很大程度上是学区房和前期积压的需求释放,2024年市场成交高点也可能出现在3—4月。
据中原地产统计,3月2日至3日周末两日,北京二手房合计成交量约在1700套,相比上个周末1100套明显上涨,较春节前的周末成交量也普遍多了200—300套。而在刚刚过去的9日、10日周末两日,北京二手房成交合计达到2100套,10日接近1200套。
“一线城市限购松绑效应继续释放,从中原报价指数看,一线城市继续普遍回升,整体来说,2024年的小阳春真的在路上了,虽然比往年晚一点,热度低一点,但只要有政策,最近市场会有一波行情。”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
他表示,每年3月“楼市小阳春”出现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上年冬季不便外出,春节假期购房需求被压抑,节后释放了出来;二是各种金融或楼市调控政策影响;三是学区房交易热,一般5月前落户当年就可在相关学区就学,由此拉动了3月、4月的市场成交量。
不过,鉴于楼市还在见底调整,二手房市场降价普遍,购房者信心恢复需要时间,业内对今年“小阳春”的力度并不抱太大希望。
其他一线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上海房地产中心交易数据显示,3月1日—3月8日上海每日二手房成交量在478套至676套之间,日均成交量为571.5套,是2月同期日均成交量(250套)的2倍以上。
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2024年第9周全市二手房(含自助)录得1085套,环比增长14.1%。政策效应还在持续发力,二手房周成交量突破千套关口。“这一数据表明,在传统3月小阳春的势能下,深圳二手房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广州房地产中介协会近期也表示,当地二手楼市活跃度上升趋势明显。
业内期待政策空间打开
不仅是北上广深,多地二手房成交正在环比回温。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10周(3.4—3.10),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为14463套,环比上涨11.23%,同比下降35.9%。相较新房而言,二手房成交更具稳健特征,成交量已现环比“三连升”,同比降幅连续小幅收窄。
“虽然二手房整体复苏速度相对较慢,但具备持续性回升的趋势及潜能。”上述机构表示,对于二手房后续走势维持稳步回升的预判,未来二手房成交量有望恢复至节前水平。
二手房市场微幅回温,新房市场是否值得期待?据房地产信息与咨询服务商克而瑞的调研报告,3月28个重点城市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748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24%,同比下降60%。基于供应放量,成交有望修复,预期环比持续增长,但是考虑到去年高基数原因,同比或将延续降势,部分城市或将出现局部“小阳春”。
克而瑞认为,不同城市分化行情预期还将延续,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深圳、厦门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因政策利好、叠加适销对路改善产品入市,成交预期会迎来一波放量。
此外,降准、降息仍有空间,2月降准和超预期幅度降息体现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特征,在经济增长、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等诉求下,年内降准降息仍然可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接续发力;居民住房信贷政策仍有优化调整空间,譬如对多孩家庭、已购住房用于租赁的,相应放宽购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日前也表示:“现在已经充分赋予城市调控的自主权,城市政府就要扛起责任,根据人口的情况、供需的情况以及保障的需求编制好、实施好住房的发展规划,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的政策,稳定房地产的市场。”
中指研究院表示,2024年,预计更多城市将结合自身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一线城市或继续优化限购政策,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核心城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政策依然具备空间;同时在供给端,对项目价格端的限制亦有望优化,以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