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沼婢 通讯员吴斌斌)开学半个多月了,连日来,到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和配镜的青少年儿童明显增多。在门诊中,一名特殊的患者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晨晨(化名)今年12岁,因为有200度的近视,父母也有着高度的近视防控意识,为了不让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特地就诊检查看有没有什么能控制近视进展的方法。
检查中,医生意外发现晨晨的眼轴竟然达到了26毫米。这个数字令人惊讶,因为正常成人的眼轴长度在23—24毫米,而晨晨的眼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长度。眼轴达到26毫米所带来的近视度数,可能达到600度甚至更高的状态,那为什么晨晨测出的是200度近视呢?
泉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医师章小华介绍,晨晨是因为其角膜曲率较平的原因,与长眼轴带来的度数相抵消,所以近视度数不明显,属于隐性高度近视,在门诊中不容易发现,因眼轴较长,需要对其高度近视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评估。在眼底检查中,发现晨晨的眼底视网膜周边有变性区,而且已经有小裂孔,于是为他进行了眼底激光手术。
很多人觉得度数大于600度才是高度近视,其实眼轴大于26毫米就有高度近视的风险存在了,除了眼底裂孔,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章小华介绍:“近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还没近视、疑似近视、已经近视和高度近视。在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查’。孩子还没近视的时候,要查远视储备。需要通过定期检查,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否充足,如果发现比相应年龄最低值还少,则有即将近视的风险;刚发现孩子看不清,要查真假近视。如果错误配镜,可能导致孩子的近视弄假成真。区分真假近视,需要通过散瞳验光后才能判定;当孩子已经近视,要采取科学的近视控制手段,避免孩子发展成为高度近视;而当孩子已经高度近视,要查是否发生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如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因为高度近视眼人群的眼球就像一个被吹大的气球,而视网膜就类似于气球壁变得很薄,容易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甚至会致盲。”
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出生时,眼球长度(眼轴)通常较短,具备一定的远视储备;随着身体的逐步发育,眼轴会和身高一样一点点慢慢增长,眼睛逐步正视化。因此,家长们应关注孩子视力变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